“臣……無話可說!”
雖然以魏征的三觀,還是無法認同這件事。
但,李承乾說是讓百姓來決定,他也無話可說。
李承乾也明白,魏征的話不算是有錯,但他也是站在上層去考慮,沒想過底層的百姓如何。
就好像其他的百官,哪怕他們有長輩死在了楊廣三征高句麗。
可他們從小讀書養成的三觀,也讓他們無法讚同血祭。
不是切身的體會,沒有那種恨到恨不得食其血肉的感受。
“既然如此,那就這麼決定了……
來說那三個公主之事!
程咬金這個家夥,估摸著是怕朕怪罪於他。
所以,他挑了三個長得還算可以的公主,送回到大唐來。
他的意思朕是清楚的,想來你們也猜到了。
但,朕不是沉迷於後宮之皇帝,這三個公主朕不會要。
往後,無論哪個國家的公主,朕都不會要。
但世事如此,隻怕往後因大唐而亡國的公主,還有各國送來的公主,會越來越多。
這些亡國公主也好,和親公主也好,本身都是可憐人。
就如同當年鬆讚乾布,想要逼迫我大唐用公主和親,試問哪個公主自己願意?”
百官臉上一片平靜,他們並不覺得用公主和親有什麼錯。
公主和親的問題,李承乾曾經說起過,終究沒對他們形成強烈的印象。
人的基礎認知一旦形成,不是那麼容易改變的。
倒是李承乾居然不收,他們心中微微有些驚訝,這還真是一次次出乎意料。
李承乾這個皇帝,實在是太難琢磨了。
很多行為和話語,都和他們的三觀格格不入。
偏偏事後都會證明他才是對的,這就非常操蛋。
李承乾坐在龍椅上,部分百官的神色,他看得一清二楚。
看來想讓他們感同身受,很難了。
索性,他就不再深入說下去。
停頓了一下,李承乾繼續道:“這三個公主倒是好辦,可往後越來越多的他國公主,又該如何處理?
我大唐男兒,堂堂七尺之身,莫非要為難一些無辜的女子嗎?
因此,麻煩眾卿都提提意見,看看類似的情況該怎麼解決,弄一個章程出來,用來應對以後同樣的事情。”
“陛下,那不如把他們放入掖庭宮或者教坊?”房玄齡試探道。
“掖庭宮不合適,他們不屬於犯官之女,而是屬於她國公主。
太樂署下的教坊,更加不合適。
她們好歹是他國的公主,怎麼能讓她們做優伶呢?
如此欺辱於她們自身,倒是也沒什麼。
但,這對她們國家的百姓來說,會如何想?
她們是亡國了,或者被派來和親了,就算沒權沒勢,可一些象征意義也是有的。
大唐如何對待她們,他們國家的百姓遲早會看在眼裡。
我大唐再如何,也不可能把他們國家的百姓都殺光。
如此做法,不好收民心啊……”
李承乾這麼一說,所有人才認真對待起來。
他們突然發現,這的確是一件大事,也是一件正事,而不再是幾個女子的問題。
還是房玄齡反應最快,他的思維邏輯非常發達,就是很容易分散,導致瞻前顧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