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女子呢?
“孔祭酒,你是回答不出來,還是不敢回答?
朕可是記得清清楚楚,在朕的小時候,第一次學這句話。
某位老師就告訴朕,要親賢臣而遠離小人,嗬嗬……
朕胡思亂想,還真就把這句話想明白了。
孔祭酒且聽之!
孔夫子的意思是,對於底層的那些奴隸,或者說那些沒有任何文化的人,不要跟他們講大道理,因為他們沒有讀過書,不知道什麼是道理。
孔夫子是不跟他們講理嗎?
隻是想說,不要跟他們知乎者也,他們不會懂。
至於女子,那時候隻有未出嫁的才叫女子,出嫁的叫做婦人。
因此,可以代指十二三歲以下的女子。
女子天性活潑,又是小的時候,你們誰家跟女子講大道理?
說,你們有誰講嗎?”
百官聞言,同樣也感覺不對了。
因為他們學的,也是現在理解的女子和小人。
可如果放到那個時代去,完全就不對勁了,簡直是兩重意思。
更深入一點想想,真的是儒家把典籍解釋錯誤了嗎?
還是故意為之?
李承乾要的就是這個效果,讓他們去懷疑。
儒家的教化之功不可沒,儒家在統一的道路上的功勞也不可沒。
但是,曆代儒家吃老本,甚至故意把典籍都解釋錯誤,這是想乾什麼?
既然是曆代傳承,那就應該知道當時是什麼意思。
無心之失尚且不談,如果是故意的話,也太過於可怕了。
“孔祭酒,你儒家最出名的論語,朕可是有很多想法的,嗬嗬……
好了,有些偏題了。
就說這第一條,也是周朝的強加之罪,因為在商朝,重用婦人並不是罪。
至於重用小人,也就是奴隸。
趁現在都恨不得把女子用起來,那個時候,他商王帝辛但凡是有點誌向,想要把奴隸用起來,很奇怪嗎?
但是,同樣的道理,想要用奴隸,那就觸犯了當時貴族的利益。
還有,商朝那段曆史,有諸多關於反抗神的記載。
神是什麼?
神,不過是當時那些掌權人的借口,換而言之就是他們需要神。
但是,地心要打破神的禁錮,也就是打破當時階層的禁錮。
他輸了,所以他被評價為昏君。
但是諸位想想,若是沒有他把神的禁錮打破,現在我華夏民族會是什麼樣子?
可還有現在我煌煌大唐的存在?
既然要打破神的存在,荒廢祭祀就是必要的手段,有何罪?
然後第三條,說的不就是帝辛不任人唯親嗎?
不任人唯親,是錯嗎?
因此,朕要為帝辛平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