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上了不少涼菜,福伯這才開始倒酒。今天的酒不是葛家的烈酒,而是用了淡淡的米酒代替。
孫教諭上次喝酒烈酒之後念念不忘。
“葛明府,今天為何不是烈酒?”
沒等葛三爺說話,葛明就笑著說到:“白酒太烈,怕是還沒賞月就對影成三人了。”
孫教諭一聽笑著說到:“對影成三人?好句啊好句,賢侄不喝酒,但已知酒醉的精髓了,哈哈哈哈。”
葛明尷尬一笑,這時候就想抽自己了,讓你話多?不知道壞人和好人都是死於話多嗎?到時候讓你作詩你怎麼辦?明月幾時有?花間一壺酒?這哪裡是小屁孩子能夠做得出來的?
葛三爺趕緊見狀說到:“來來來,孫老哥,孫神醫,咱們先喝上一杯。”說完一飲而儘,這些日子葛三爺喝慣了烈酒,對於淡淡的米酒喝起來就更加豪爽了,如同喝水一般。
孫思邈不喜歡烈酒,米酒還是能夠喝上一點的。孫教諭其實也是酒中高手,葛明上次就看出來了,所以同樣是一飲而儘。
葛三爺哈哈大笑,招呼兩個孫老頭吃菜。
“孫老哥,感覺味道如何?”
孫教諭笑著說到:“葛家的飯食從來不會讓人失望,慚愧的很,居然不知道吃的到底是何物。”
葛三爺笑著說到:“我家明兒常說,把普通的東西做的美味,這就是神奇。其實都是簡單的東西,豬耳朵、豬舌、豬心而已。”
孫教諭笑著說到:“手段的確神奇,沒想到如此美味,用來下酒真是太對胃口了。”
葛明這桌上小哥四個,吃飯就更不會客氣了。除了葛明全都是能吃的年紀,雖然不讓飲酒,但是葛糧毫無怨言,不喝酒還能多吃一點菜不是。
秦軍依然是吃飯不要命的性子,以至於他麵前的菜是彆人的幾倍,看來張春來也知道表少爺能吃。
孫韜有姐夫照顧,更是不會客氣。隻是葛倉身體還沒康複,不能出來見人,略微有些遺憾。不過好吃的東西全都送了過去,有下人伺候著吃也未必感覺孤單。
喝著小酒吃著涼菜,等到月亮爬上了高空,就到了賞月的最好時機了。大唐沒有環境汙染,讓葛明覺得月亮格外的皎潔明亮。
自己在前世每天奔波,說起來叫做披星戴月,但是從沒時間好好抬頭看看星月了。
到了月光最美的時候,哪能不吃月餅呢?這時候仆人端上來了月餅,放到了個人麵前,有漿皮和毛皮的,每樣都有三個。一定是榮嬸做了不同餡料的月餅,一猜就知道是豆沙、棗泥、栗子幾種。
福伯此時清了清喉嚨,開口介紹到:“諸位貴客,這個餅子是葛家前些日子才做出來的,叫做月餅,專門為了這次中秋家宴,象征著團團圓圓,請貴客品嘗。”
於是仆人手拿竹刀,把兩種月餅切成幾份,方便客人取食。這要是一整塊拿起來咬著吃,就少了不少情趣,過於粗俗了些。
竹刀還是專門做出來的,小巧而且精致,當然還有木頭做的小叉子,絕對不能用手拿著吃,失了禮儀。
孫思邈和孫教諭用小叉子插上一塊漿皮月餅,入口之後頓時覺得香甜無比。其實葛明不用問味道如何,糖加油古人哪裡有不喜歡吃的道理?
秦軍這貨就有些誇張了,那天做出來月餅之後拿了一點給秦軍,得到的回複是早知道不吃飯了。此時看到自己麵前放了不少月餅,一手拿一個毛皮,一手拿一個漿皮,輪著往嘴裡送,一邊吃一邊含糊不清的說著“好吃”。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葛明同樣隻是吃了一點漿皮的,不吃毛皮月餅是葛明堅守的底線。
人雖然不多,但是關係極為密切,喝酒賞月氣氛非常好。不知道孫教諭發的哪門子瘋,又打算考較葛明,題目很簡單,關於月亮的詩一首。
這還真把葛明難住了,其實寫月亮的詩句不少,但是葛明搜腸刮肚也沒想到適合孩子的詩句。沒辦法就隻能亂改了,反正年紀小,就算做得不好也不丟臉。
於是葛明清了清嗓子,順便從桌子上拿起一塊月餅來,慢慢走到了窗前。
“房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抬頭望明月,
低頭吃團餅。”
念完了詩,為了配合情景還咬了一口月餅,眾人一聽哈哈大笑,眼淚都要流出來了。
孫教諭上氣不接下氣的說到:“賢侄啊,前兩句確實是好句,後兩句就有些牽強了。不過這個月餅既然寓意團圓,那叫做團餅也無可厚非,隻是不太合轍押韻。”
前兩句當然是好句了,能放到小學課本裡的能不是經典嘛?後世這首詩的改變是最多的,什麼鞋兩雙,想姑娘之類的,就連思故鄉葛明也不能說。
葛明不禁感歎,白瞎了一首好詩啊,這要是本小郎君此時正在外地,被人要求作詩一首,這不就應景兒了嘛?名氣不就來了嗎?孫老頭瞎搗亂啊。
孫思邈也笑著說到:“不過還算機變,十歲的孩子已經不善了,比老道強。”
葛三爺笑著說到:“孫道長,您當年七歲有聖童的美譽,對犬子實在過獎了。”犬子葛明聽完之後撓撓頭。
孫思邈笑著說到:“要說識字背誦,老道年幼時應該和小子差不多,但是老道不會作詩呀。”
葛三爺聽後又是哈哈大笑,嘴巴張的比剛才更大一些,丟一塊月餅進去絕對碰不到牙齒。
“孫道長過謙了,也過譽了,哈哈哈哈。”葛三爺還是這個毛病,聽人誇自己孩子,高興的找不到北。
葛明此時笑著說到:“這首詩小子還能改改,保證合轍押韻。”
孫教諭說到:“那還不趕緊改改,以祝酒興。”
喜歡大唐釣魚人請大家收藏:()大唐釣魚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