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雨紛紛,地裡的麥子受到冬天幾場大雪得滋養,再加上臨近清明的小雨滋潤,顯得更加翠綠,已經到了葛明膝蓋高了。
不是麥子長得快,是葛明現在太矮。
今年的臨渝怕是又要豐收了,隻是關中地區冬天沒見下雪,到清明節來還不見下雨。農戶著急、官員著急、李世民更是著急。地裡的麥子已經泛黃,用不了多久就要枯萎了。
好在冬天的時候用來不少馬拉爬犁運了大量的糧食,運河開化之後又用船運來不少糧食。李世民一聲令下,救災就開始了。如果等到初夏麥子絕收的時候再救災,那人心早就亂了,不知道會出現什麼事情。
靠天吃飯就是如此,老天冬天不下雪、開春不見下雨,真是一點辦法都沒有。
葛明跟著福伯、劉義到了葛家莊子。說起來葛明除了臘月的時候來了一趟,這還是今年第一次到莊子上。
開春來,趁著還沒開始種地,趕緊把工坊全部弄一弄,這也是去年跟祿伯商量好的。在莊子東南找一大片荒地,把作坊全部搬到一起,這樣也比較方便管理。而且現在莊子裡的人實在太多,有做工的,還有不少來進貨的,不但影響莊子上釣生活,每天莊子上太吵,都已經影響到了孩子們上學。
尤其是孫韜,給葛明去過幾次信來,莊子裡再這麼吵吵鬨鬨的自己就教不下去了。
在看到祿伯時,隻覺得老頭子一點沒見老,其實本來就年過五旬而已,隻是這個時代生活條件不好,人老的實在太快來。
或許是因為莊子上日子越來越好了,不見老不說還精神了很多,這讓葛明心裡非常開心。
眾人到了葛家老宅,已經聽到了娃子們的讀書聲。門口居然是張二黑等四個守衛,現在娃子正在上課,要是有不開眼的在這裡吵鬨,肯定會被打一頓。
至於來進貨的小販,就更不敢距離這邊太近了。對於讀書的渴望,已經深入到了莊戶人家的骨子裡,這是唯一能夠改換門庭的機會。
輕手輕腳進了老宅,也沒進房間。
“小郎君,天氣轉暖地都化了,老仆覺得可以動工了。等到了穀雨就沒有人手來,到時候工坊也要放假。”
現在還沒到清明,到了穀雨就要種地,葛明暗暗背了一遍二十節氣歌,發現清明的下一個節氣就是穀雨,這才不過半個月時間而已。
“祿伯,半個月時間能把新作坊弄起來?”
“小郎君,無非是村東南找塊荒地,搭上幾個棚子而已,現在莊子上人手多,再說工坊的人都能抽調一些過來,那幾天功夫就搭好來。”
葛明有些無語,葛明想弄個工業區,起碼磚石結構才行,不管是豆製品還是麥芽糖,蒸酒,香皂等等作坊都需要用火,搭個棚子雖然能湊合,但是不利於以後的發展。
也不能說祿伯不對,畢竟見識是不同的。祿伯更會過日子,搭個棚子就能賺不少錢,那又何必多花錢呢?
“祿伯,搭一些棚子雖然用不了多少時間,但是總歸不太合適。現在家裡有錢,我覺得要弄就弄好一些。遮風擋雨不說,還能防火,我覺得磚石才是不錯釣選擇。”
“小郎君,磚石莊子上沒有,要花錢去買,這可是需要不少錢哦。老仆也知道磚石的房子好,不但費錢還費時間,千萬不敢耽誤來春耕呀。”
葛明盤算了一下,說到:“祿伯,現在哪個作坊人最多,最吵?”
“自然是豆製品作坊,工人多,大商人、小販全都多,每天早上都是吵吵鬨鬨的。到了下午大商人不多,小販還是很多。”大商人主要看中葛家的腐竹、粉絲、豆腐乳這些東西,大量買入之後到處賣。小販主要是進點豆腐、豆乾之類的,早上買、晚上買。
“那咱們就分步進行,先集中精力把豆製品作坊弄起來,其他作坊等到有人手再慢慢搬遷。”
福伯盤算來一下說到:“小郎君,現在豆製品作坊已經不小了,這要是打成磚石的房子,用料怕是很多啊。”
“福伯,磚頭很貴嗎?”
“小郎君,青磚燒起來可不容易,價格不低。一文錢隻能買到十塊,再說咱們用量會非常大,這是一大筆錢哦。”一文錢五塊,這個價格確實不低啊,一個人一天的工錢隻能買到二十塊磚頭?太黑了,比本小郎君的烈酒還要黑心。
“福伯,青磚很貴咱們就買紅磚,紅磚貴不貴?”葛明話一出口,兩個老頭子都愣了一下。
祿伯說到:“小郎君,紅磚是什麼?”
這就輪到葛明吃驚了,難道這個時代有青磚,但是沒紅磚?想想好像還真是,不管是自己在城裡看到的,還是後世旅遊,甭管是不是古建築,還是後世仿造的,都是青磚。
青磚和紅磚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磚頭,古代隻有青磚沒有紅磚。青磚的材料比紅磚好,更加細膩,所以後世的價格青磚也更貴一些。青磚的透氣性、吸水性、可塑性都比紅磚好。
但是青磚釣燒製非常需要技術含量,紅磚就隨便燒燒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祿伯,福伯,難道說沒有紅色的磚頭?”
兩人都搖頭,表示從來沒見過。
“咱們自己燒點磚頭呢?燒紅色的磚。”
福伯撓撓腦袋,說到:“莊子上沒人會燒小郎君說的紅磚,再說燒磚頭怕是要先搭窯,等窯弄好了都不知道什麼時候來。”
葛明也不禁懊惱,早知道沒有便宜的紅磚,應該早點自己燒。北山腳下全是黏土,紅色的黏土含鐵量還比較高,說不定可以燒出來更好看的紅磚。不由得心中暗叫可惜,這次的確要多花錢了。
再說葛明還想把莊子上得破房子全部推倒,重建成磚瓦的,本小郎君作為穿越者,打造一個大唐第一村出來不是輕輕鬆鬆嗎?難道第一村就住這些破房子?燒紅磚這件事看來還是要做,隻是現在著急也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