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子,祭祖回來了?”
“回來了。”
“莊子上如何?”
“好得很,現在是家家有錢,每天都能吃上肉,要說大唐第一莊子也不過分,這才不到一年時間啊。孫先生,您說要是小子管理一州,有沒有可能讓整個州城的人都過上好日子?”
孫思邈放下手裡的書,拿下眼睛,居然認真的想了想,然後笑著說到:“老道認為不出一年,必定造反。”
“hat?不是不是。什麼?造反?不至於吧。”
“整個州府都做豆腐,賣給誰去?”
“小子不光會做豆腐啊,烈酒、飴糖、家具各種新鮮的玩意,每樣都需要大量人手做工,做工可比種地劃得來。”
“大唐以農為本,都做工了誰還種地?不種地就沒糧食,沒飯吃不造反還等什麼?”
孫老道說的好像也有道理,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活。吃飯永遠是第一位的需求,這是國家穩定的根本。重農輕商,對於古代來說還是非常有道理的。
隨著種植技術發展,隻需要少量人就能種出來大部分人需要的糧食,種田的人就過剩了,那時候才是工業發展的高峰期。
對於現在的大唐來說確實如此,想要治理好一個州府,修建水利、勸課農桑,不要瞎指揮,其實就能治理好了。
“孫先生,要是咱們大唐多幾個如同您這樣醫術的人,那會是一副什麼場景?”
葛明話題轉的太快,孫思邈差點跟不上。這個問題更值得孫思邈好好琢磨琢磨了,雖然被稱之為孫神仙,但是孫思邈從沒自認醫術冠絕大唐,最多是個還不錯的大夫而已。
“老道自認為還是個不錯的大夫,如果多一些老道這樣的人,世間總會少了一些病痛吧?”
葛明對孫思邈的謙虛一點不敬佩,謙虛個什麼勁兒?早就公認神醫了,過度謙虛就是驕傲,甚至是顯擺。
“孫先生,那如何才能讓大唐多一些好大夫呢?”
“小子,老道看你今天話裡有話,有什麼話就趕緊說,老道在看書,非常忙。”說完還把放在桌子上的書拿了起來,假裝要戴眼鏡。
“小子認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隻有對某種東西感興趣才更可能學的比彆人好,您可認同?”
“彆看你小子年幼,這話說的非常有道理,老道認同。”
“小孩還認為,如果有人從小就對醫學敢興趣,這種興趣可能會伴隨他的一生,這樣的人更可能成為好大夫。”
孫思邈點點頭,說到:“這話老道也認同。”
“您說要是有一個話本,可以讓孩童對醫術感興趣,您說這種話本有沒有用?”
“自然是有用的,要是有這樣的話本,老道都想看看。”
葛明聽到孫思邈如此說,趕緊起身,一溜煙出了房門。孫思邈看的一臉懵,這孩子這是怎麼了?上墳回來中邪了?這病老道可治不了。
話說葛明直奔自己房間,找出來寫好的幾章西遊記,拿在手上就往孫思邈房間跑。要說這些日子的鍛煉是有效果的,跑來跑去一點沒有氣喘籲籲。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葛明把手裡的話本遞給孫思邈,笑著說到:“孫先生,這個話本小子請您看看。”
孫思邈接過來話本,大致看了一下。李玄邈被稱為聖童,少年聰慧但是體弱多病,立誌學醫。
“小子,怎麼這個李玄邈跟老道出身如此相像?”
“孫先生,這就是按照您的出身寫的呀。”孫思邈聽後搖搖頭,繼續往下看。一邊看一邊搖頭,忍不住問道:“這裡麵怎麼還有個猴子?這猴子是個什麼東西?”
葛明拍拍自己腦袋,前麵幾張快遞給魏高明了,突然有個猴子確實怪怪的。
“小子差點忘記了,前麵幾張送給一個好友看了,要不小子給您複述一下?”
於是葛明開始講西遊記,或許因為故事比較好聽,若雲明顯精神了很多,還體貼的給葛明和孫思邈倒了一杯水。
差不多半個時辰,葛明才把猴子為何被壓在山下說完。
“小子,這個故事有點意思,神仙鬼怪的東西確實孩童比較喜歡聽。不信你看若雲。”孫思邈一指若雲,葛明看到這孩子兩眼發直,不知道在想些什麼。葛明把手在若雲眼前晃晃,若雲這才清醒過來。
“小郎君,乾什麼?”
“若雲,想什麼呢?”
“這個故事真精彩,可惜悟空被壓在山下了,也不知道有沒有人來救他?這麼大的本事,怎麼會被壓在山下呢?”
“悟空畢竟是猴子,身上全是獸性,做事隻憑自己喜好,能力越大越是可能造成更大的傷害,所以需要渡劫,磨煉性子。”
若雲似懂非懂,孫思邈笑著點頭,說到:“說得好,能力越大,越是不加以克製,的確會造成更大的傷害。”
“孫先生,總算跟您手裡的話本接上了,您現在可以看話本了。”
喜歡大唐釣魚人請大家收藏:()大唐釣魚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