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就開始春耕了,莊子老幼全都出門,除了奶娃子。
葛明自然也是要去的,扶著犁假模假式的來上一圈,然後就可以回去休息了。
俗話說,清明到穀雨,越釣越歡喜,葛明想到漁具都在莊子上,不如抽空釣釣魚。
去年為了家裡累死累活,家裡生活總算好了些。
為了莊子累死累活,莊子上的日子也好了很多。
為了大唐累死累活,敗家父親把千裡眼的製作交給了國家,一點好處都沒撈到,心頭至今還在滴血。
本小郎君總可以休息幾天吧?孫先生也不在莊子上,想念書都念不成。
葛明帶著丁香和小丫回到家裡,翻了半天才找到去年留在這裡的漁具,還沒出門就看到張春來進來了。
“春來大哥,不去種地居然偷懶?”不管酒樓生意多好,到了祭祖、春耕、夏收、秋收的時候都會放假,而且是長假。國家大事在戎在祀,家中大事種地祭祖而已。
“小郎君莫鬨,我就不會種地,所以父親讓我照顧小郎君的吃食。”
葛明嘿嘿一笑,說到:“要不跟我去釣魚?乾脆你弄個簍子笸籮,北河裡有青蝦,中午弄點蝦吃吃。”
“小郎君,那還等什麼?”其實張春來也是回來度假的,酒樓生意越好,張春來就越是辛苦,也趁著春耕的時候好好休息幾天。
魚太好釣,葛明反而覺得沒意思。古代的資源好啊,後世開車出去五十公裡都未必能找到個釣魚的好地方。雖然經常釣不到魚,依舊樂此不疲。
如今莊北就是河,河裡很多魚,反而少了興趣。所以說葛明這種釣魚人,大致可以用“賤人”來形容,多少後世的釣魚佬求爺爺找人問什麼地方可以釣魚,簡直卑微到了塵埃裡。
魚已經釣不少了,然後就看張春來撈蝦。就在河邊向陽淺灘,水草多的地方用笸籮撈蝦,彆看工具不怎麼樣,奈何資源好啊,每次都能撈到不少青蝦。
張春來已經三十多歲了,此時如同孩童一般。仔細想想也對,春來大哥這個年紀的人,都是童年被耽誤的一代。
後世有個奇怪的說法,小時候管太嚴,等到了大學沒人管了,指不定搞出什麼大事來。所以說,孩子就應該有個完整的童年。能不卷就不要卷了,畢竟卷了也沒什麼用,關鍵還是要看出身。
快到中午,四個人嘻嘻哈哈的帶著魚獲往回走,張春來拎著簍子,裡麵有不少魚。葛明抱著笸籮,裡麵不少青蝦。奈何笸籮有些淺,常有青蝦挑出來,丁香和小丫隻好跟在後麵撿。
要說青蝦還是這時候最肥,過段時間就要抱卵了,雖然蝦籽更加鮮美,但是本小郎君就是想吃蝦肉。
到了家裡先收拾幾條小魚,葛明自然不用親自動手,上鍋蒸熟了給番茄吃,可不能讓番茄餓瘦了。
收拾魚蝦張春來輕車熟路,魚收拾乾淨切成大塊,拍打上一些澱粉,豬油鍋裡直到焦黃,然後再紅燒,加水燉上,這就是極品美味。
青蝦的處理就更簡單了,去殼取肉,用刀背把大量青蝦剁成蓉,少量青蝦切成丁,混合在一起加上蛋清攪拌上勁。蝦肉丸子而已,後世不知道怎麼想的,非要叫蝦滑。
蝦肉丸子吃的就是新鮮,上鍋燒水汆丸子,一會功夫就熟了。不過蝦丸煮時間久了也沒關係,口感都是脆的。加鹽調味,稍稍放上一點點豬油和香油,盛出來一大碗撒上一點春天的小韭菜,鮮美的想把舌頭都吞掉。
魚也燉好了,福伯、祿伯、劉義也從田裡回來了,全身都是泥土,幾人洗漱過後坐在一起打算吃飯。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祿伯抽著鼻子,開心的說到:“彆看我是大廚的爹,一年也吃不上幾次大廚做的飯食,哈哈哈。”
福伯笑著說到:“祿老哥,你就不要顯擺了。春來現在的手藝到了京城都是頂好的,再加上咱家各種外麵沒有的調料,飯食的新做法,到了長安都可以讓勳貴排隊來吃。”
“再說酒樓需要的蔬菜肉食全是莊子上供的,莊子上多了一份收入。春來可是做大事的人,哪裡能給你每天做飯吃?”祿伯一聽更加開心了。
“還不是小郎君慧眼識珠,哈哈哈哈。”
葛明笑著說到:“祿伯,還會用成語了,不錯不錯,春來大哥確實是珠。”
正在給大家端菜的張春來笑著說到:“小郎君,不要編排我了,彆以為不知道你說的是哪個豬。”
一人一大碗紅燒魚塊,一碗蝦肉丸子。葛明拿起筷子剛想吃,突然想到人不齊。
“小猴子呢?”
祿伯說到:“在瓷窯呢,沒日沒夜的乾,這孩子真能夠吃苦的。”
“丁香、小丫,你們先彆吃了,把飯菜給小猴子送過去。”丁香聽後找了一個大碗,打算多給小猴子裝點飯,彆看小猴子瘦,飯量卻很大。
“張大叔,飯在哪裡呢?”張春來一聽不停的撓頭,尷尬的說到:“在酒樓裡我隻負責做菜,做飯有彆人負責,這到了家裡也習慣了。”
祿伯一聽接茬說到:“忘記做飯就說忘記了,剛才你福叔還稱讚了你半天。”
葛明笑著說到:“沒關係,多給小猴子魚肉和蝦丸,咱們今天隻吃肉,不吃飯。”
喜歡大唐釣魚人請大家收藏:()大唐釣魚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