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等孫思邈說話,葛明接著說到:“孫先生,請回答小子幾個問題。”
孫思邈聽後點了點頭,眾人也非常疑惑,不知道葛明會問些什麼問題。
“孫先生,如今城裡存糧必定不多,難免會有人鋌而走險,那城裡現在是不是不太平?”
房玄齡、孫思邈都熟讀史書,缺糧的時候強壯的人搶糧,這再正常不過了。比這極端的事情史書上都有記載,糧食全都沒了那就吃人。當年曹操的重要謀士程昱,最出名的事就是用人肉做軍糧。
兩人同時點頭,表示城裡肯定不太平。
葛明見狀又接著說到:“如今城裡還有天花疫病,這人本就沒飯吃,再加上有疫病,今天不知道明天是死是活,會不會做出極端的事來?”
兩人又配合的點頭,這種情況下幾乎不能講人性了,人絕對會變得沒有底線。
“小子說現在石艾縣怕是如同人間地獄一般,不知道孫先生可認同?”
孫思邈又點點頭。
“所以小子認為,現在先生還不能進入石艾縣,去的話完全就是送死。必須有軍士先進去維持治安,然後先生才能進入石艾縣。”
剛才孫思邈隻是覺得裡麵很多病人,去救人完全是自己的使命,剛才根本就沒想這麼多。這股心氣被葛明打斷,自己想想也就想通了,老孫又不傻,送死的事誰願意去誰去,老孫肯定不去。
孫思邈苦惱的說到:“這些老道都知道,可是現在咱們隻能等,裡麵那麼多人需要救治,我們總要做點什麼吧?否則老道心中不安。”
這時候王來順在帳外稟報,說是三十名精銳已經到了。孫思邈拿出藥箱子出了大帳,給每個精銳都種上了牛痘,然後囑咐不要洗澡,這兩天會發燒,退燒之後就不怕天花了。
孫神仙是權威,軍人也是人,雖然不怎麼怕戰場上廝殺,但是疫病誰都怕。以後再也不怕天花了,無非發兩天燒而已,感覺賺大了。
等到孫思邈回到大帳,葛明還在琢磨剛才孫思邈的話。孫思邈說的很對,需要安石艾縣百姓的心,不能什麼都不做。需要把糧食、神醫的消息傳進去,讓裡麵的人知道之後才會有奔頭。
孔明燈好像是個不錯的選擇,雖然自己沒製作過,但是自己知道其中的原理,軍隊上很多工匠,肯定能夠做出來。
“房相,孫先生,孔明燈如何?”
兩人一臉懵逼,看來這兩人不如袁老道見識廣博。孔明燈這東西最初就是用來打仗時傳遞消息的,起源可能是在嶺南地區。這種地方在當時是流放罪人的地方,除了袁老道這種人,一般人都不願意去。
“就是好像個燈籠,能夠飛起來的。可以外燈外畫畫,也可以寫字,還可以帶著書信。現在晚春多南風,咱們剛好就在縣城東南,晚上剛好把孔明燈帶到縣城各處。災民得到消息之後,說不定覺得有了活下去的希望,就不會做出太過分的事來了。”
房玄齡雖然不懂孔明燈,但是覺得此事可行,好歹是能把消息傳進去。馬上安排工匠跟著葛明做孔明燈,自己也沒閒著,開始寫安民的告示。
孔明燈的做法非常簡單,要點是骨架要輕,需要使用比較輕薄的竹篾。紙的質量也要好,要能兜住熱氣,否則是飛不起來的。
軍隊上的工匠會做什麼的都有,因為出征時不知道遇上什麼事情。不過總體來說,工匠還是以製作、修理攻城器械為主。
要是在以往,篾匠基本沒有多大用處,這次總算是揚眉吐氣了。既然要做孔明燈,那就不能製作的太小,起碼弄個三尺的,這樣目標才足夠大。
孔明燈也是有多種形狀的,比較簡單的就是方形的,不過據說橢圓的才能飛得更高、更遠,於是葛明把孔明燈設計成橢圓形的。
葛明在地上用樹枝寫寫畫畫,對於工匠來說這東西實在太簡單了,確實跟燈籠相差不大。無非是竹篾搭出來整個框架,用細繩係好,然後把好紙用漿糊粘在框架外側,底部用竹條做成“十”字形狀,交叉處固定好蠟燭就可以了。
問題是沒蠟燭,古代行軍隻有帥帳裡麵可能會點上幾根蠟燭,畢竟這東西在古代極為珍貴。蠟燭隻能使用蜂蠟,或者一種小蟲子分泌物來做成蠟燭,價格高的很。
所以古代軍隊到了晚上照明時基本都是使用鬆油,這東西還比較耐燒,雨天都都能點燃。缺點就是煙子有點大,所以經常用來點燃之後收集炭黑,用來做成墨錠。
葛明交代之後就做了甩手掌櫃了,工匠們就自由發揮就是了,製作的越多越好,至於在孔明燈上寫什麼字,還需要跟房玄齡商量商量。
葛明再次走進大帳時,被眼前的一幕驚呆了,隻看到不少書吏模樣的人趴在大帳裡的席子上寫字。
嘖嘖嘖,要說還是古人刻苦,就這條件也要堅持學習,真是吾輩讀書人的楷模啊。
葛明蹲下身子從一個書吏旁邊拿了一張寫滿字的紙,一看原來是安民的昭示,原來這些書吏都在抄寫昭示。葛明仔細一看,這字寫的好像還不如自己,不由得點點頭,看來本小郎君字還算能夠拿得出手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看了看內容,隻覺得自己的書好像是白念了,每個字都認識,放在一起就不太知道其中的含義。怪隻怪自己讀書不求甚解,隻是為了識字而已,真是書到用時方恨少啊。
房玄齡看到葛明進了大帳,就把葛明叫到了矮幾旁邊,問了問孔明燈的事。旁邊不少文臣武將也支起耳朵聽,看來剛才這幫人正在議事。
“房相放心,這東西製作起來非常簡單,這麼多工匠半天怎麼也能做出來百十個。燈上可以寫上幾個大字,小子不知道應該寫些什麼?”
房玄齡捋著胡子問道:“葛明,你覺得寫點什麼好?”
葛明撓撓頭,說到:“孔明燈上的字必須大,不然飛起來看不清楚,比如就幾個簡單的字:孫思邈在城外。”
孫思邈一聽臉色一黑,這時候一個文官模樣的人站立起來,說到:“房相,下臣覺得應該也把房相的名諱寫上。”
葛明一頭黑線,你怎麼不說把陛下的名諱寫上?果然,有人站起來說把陛下的名諱也寫上,讓城裡人知道陛下惦念著這裡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