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明覺得這兩個人當官應該都是靠著拍馬屁,沒多大本事。這時候神醫的名號比陛下都管用,難道這些人不知道?
最後房玄齡也覺得隻寫孫思邈的名諱寫上就行了,看來還是有正常人的。
房玄齡看著葛明手上拿的安民告示,開口問道:“葛明,這告示寫的如何?可有什麼遺漏?”
房玄齡越看葛明越是喜歡,白白胖胖本就討喜,再加上葛明弄出來很多好東西,其他人不知道,宰相哪裡有不知道的道理,於是生出了考驗的心思。
葛明笑著說到:“小子不知道這告示是誰寫的,文采可謂飛揚,辭藻可謂華麗,小子真是羨慕又佩服,要是有機會小子真想好好跟此人好好學學。”
沒等葛明說完,房玄齡笑著說到:“哈哈哈,小子真會說話。這是本官寫的,想學本官可以教你。”眾人一聽無不羨慕,這是房相動了指點葛明的心思。
葛明哪裡懂這些,剛才沒說完就被房玄齡打斷了,本來葛明想說跟這個人好好學學,怎麼把這多字堆在一起,居然讓人看不懂其中含義的?告示這東西不是應該簡單、準確嗎?
一聽是房玄齡寫的,這話就咽了回去。
“那小子多謝房相了,以後一定好好向房相學習。”這就算口頭上的師徒了,葛明總不能說本小郎君不要跟你學吧?這麼多人在場,房玄齡丟人要丟死。
葛明就算拜師也不能找房玄齡啊,這人活著的時候風光無限,死了之後被高陽公主拖累,全家死光光。那時候葛明還年輕有為,說不定要被牽連。要是不知道這些,宰相想要收葛明,那葛明要把腦袋磕出包來才對。
可是自己好歹是個讀書人,都覺得這告示晦澀難懂,什麼堯舜禹湯、三皇五帝。古人就是這個毛病,寫點東西非要顯擺自己的文采,半天說不到重點。
隻是怎麼告訴房玄齡這告示不行呢?當著這麼多人的麵好像不太合適,葛明此時犯了難。再看看趴在地上的書吏還在奮筆疾書,真是越努力距離成功就越遠啊。
房玄齡看出葛明麵露難色,娃子太小,臉上藏不住事。難道說本相指點你還不樂意了?雖然將來陪著太子讀書,但是跟本相指點並無衝突啊?
看到葛明拿著告示,不講話,難道說出在了告示上?房玄齡於是從矮幾上拿起了告示,仔細又看了看,突然一拍腦袋,知道告示哪裡不對了。
可能做了中書令的緣故,接觸的文書都是涉及國家大政的,所以少有直白的內容。這告示針對的是普通平民,辭藻再華麗也沒用。
以往要有告示,總會有不少人圍著看,縣衙的人會解釋給大家聽,也會有讀書人幫著解釋。現在石艾縣不知道什麼情況,那告示越簡單越直白越好,越是方便傳播越好。
房玄齡黑著臉說到:“先不要抄寫了,這告示需要重新寫。”葛明聽到這話,臉色才算正常了,房玄齡一看果然如此。可憐的這群書吏,隻好停了下來,趴在地上看著房玄齡。
“葛明,你覺得這份告示應該如何寫?”
這又不是本小郎君的本職工作,文書告示都是有格式的,再說本小郎君也沒學過。不過房玄齡問起了,總不能不說吧?
“房相,小子覺得這份告示越簡單越好,看上一眼就能記住,這樣也方便消息傳送。”
“不如就寫:城外有糧,有軍隊,有神醫,不日進城,莫要出門。”
房玄齡想了想,好像已經沒辦法精簡了,也隻好同意了葛明的建議。然後這群書吏又開始奮筆疾書,這次就簡單了,用不了多長時間一個人都能寫上幾百份。
。。。。。。
到了天色漸黑的時候,孔明燈足足有兩百多個,至於書吏抄寫的告示估計有幾千份了。每個孔明燈下掛了幾張折疊好的告示,此時就等天黑,當然還需要天公作美,一定要是南風或者東風才好。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葛明居然有些運籌帷幄的感覺,因為現在就在等風,這不是跟當年諸葛武侯有些相似嗎?人家叫諸葛孔明,咱叫葛明,怎麼說也有一半相同。
葛明甚至想著等長大些給自己取個什麼字,乾脆就諸孔算了,葛明字諸孔,加起來還是諸葛孔明。
就在葛明胡亂琢磨時,或者是老天幫忙,居然真的起了南風。當然了,春天南風天本就很多。
房玄齡見狀一聲令下:“點火。”
一個個孔明燈中的鬆油被點燃,當然提前控製了鬆油的量,有的能飛的遠些,有的不那麼遠,爭取做到全縣大部分地區覆蓋。
房玄齡再一聲令下:“放。”
一個個三尺多的孔明燈緩緩上升,隨著南風往石艾縣境內緩緩飛去。這麼多的孔明燈一起放飛,場麵其實挺壯觀的。隻要縣裡的人抬頭,一定能看到。
燈籠上大大的孫思邈三個字,距離老遠都看得到。
所有人都抬頭看向緩緩飛走的孔明燈,正是春暖花開的時候,這要是沒有饑荒也沒有疫病,這應該算是一幅美景了。
。。。
城裡情況其實並沒有那麼糟糕,雖然鬨了饑荒,但是朝廷一直在把糧食送往受災的地方。再說今年絕收,也不代表各家都沒有存糧。初夏才會收麥子,存糧大多能夠撐到那時候,有糧食就不會太亂。
但是總會有人鋌而走險,尤其是開始鬨起了疫病之後。不少人都生了病,但是無藥可醫,隻能慢慢等死。各家各戶都儘量不出門,隻能在家裡等疫病過去。
街上空無一人,此時縣衙也失去了原來的作用,有些歹人趁亂到處搶劫。各家緊鎖房門,隻盼望著朝廷不要把這麼多百姓忘記了。
喜歡大唐釣魚人請大家收藏:()大唐釣魚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