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觀內,
香火嫋嫋。
隱約可見三清神像莊嚴肅穆。
此時,
正一教第四十三代龍虎山天師——張宇初,正端坐在道館深處的靜室之中。
他身著一襲素色道袍,鶴發童顏,身材微胖……兩百多斤左右,手持拂塵,雙目微閉,似在參透天地玄機。
下一刻,
一位道童急匆匆的走進來了,稟告道:
“天師,朝廷錦衣指揮使紀綱求見。”
話落,
張宇初身上的仙風道骨赫然消失不見,轉而是臉頰似乎是因為恐懼害怕的輕輕抽搐。
他臉色難看的站起身來,小腿輕微的顫抖著,險些一個沒站穩,跪倒在自己徒孫麵前。
這其實不怪他,而是大明皇室帶給他的印象實在不好。
明朝洪武年間,張宇初身為正一教第四十三代天師,入京朝覲明太祖朱元璋。
看到張宇初‘天師’的頭銜,朱元璋眉頭一皺,心下不悅。
詢問道:
“天豈有師乎?”
皇帝不過天子,道士能稱為天師嗎?
嚇的張宇初連夜改天師之名。
最終朱元璋頒布皇命:
敕命‘正一嗣教道合無為闡祖光範大真人’,總領天下道教事。
天師之名傳承千年,在道教內部和民間,依然以‘天師’稱呼道教正一教主。
但老朱登基以來,殺伐果斷,洪武四大案,隨便拿出一件那可都是數萬人的性命。
傳承千年又如何?
張宇初身為龍虎山天師,主要職責並不是傳道,而是將道通延續。
臉不臉在這方麵,不值一提!
自那以後,龍虎山道通就不受洪武帝待見;又或者是大明境內的所有信仰,都不受洪武帝待見。
好不容易熬走了洪武帝,結果來了一個更狠的——永樂帝!
靖難那段時間,
他所在的龍虎山就在京師不遠處,對於京師那邊的狀況也是實時關注。
靖難剛開始,他看著朝廷張貼出來的告示,說燕王在北平殺人不眨眼。
殺你一個也就算了,還動不動誅你九族!
民間以訛傳訛更加離譜,說燕王凶神惡煞,是一頓能吃七八個小孩的惡鬼轉世。
這些都是謠言,身為天師還是能保持著清晰頭腦看待。
可等到了燕王打入京師的那一天,南京城內人頭滾滾,誅九族者不在少數。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更有一位狠人,相傳被誅了十族!
洪武帝的誅九族套餐,好歹也是分幾年完成。
你倒好,一次的業績差不多就已經趕上了老子了。
真踏馬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怎一個狠字了得!
但話又說回來,
自打燕王登基成為永樂帝以後,又出現了新的輿論:
市井坊間皆傳,能爭善戰的燕王殿下,以‘清君側’之名揮師南下,隻為拯救大明於危局之中,目前已經抵達他那忠誠的南京。
之前近乎被坐實的謠言,又跟一陣清風一樣,來的快去的也快,消失的無影無蹤。
這種輿論的快速轉變,讓張宇初更加確信,燕王不是一個善茬!
所以,這段時間他選擇關閉山門,不問世事。
畢竟傳承薄弱的道通,已經受不住風浪了。
但張宇初沒想到,自己已帶龍虎山不問世事,結果人家反倒自己找上門來了。
張宇初猛的一拍腦袋,心中懊悔。
彼你娘的!
永樂帝登基,自己忘記遣人過去表忠心了!
永樂帝這家夥擺明了就是局勢穩定後,派錦衣衛秋後算賬!
靠!
張宇初也不知道自己是怎麼樣走出去的,隻感覺出累了,雙腿已不是自己在操控。
“張天師?”
紀綱看著麵前皮膚黝黑的小胖子,有些懷疑。
“紀大人,我在呢~”
張宇初僵硬的臉上,強行擠出一絲笑容。
這笑容說不上諂媚,卻有些苦澀。
看的紀綱很是彆扭,想要親自演示一番。
紀綱清了清嗓子,表明了來意:
“陛下有旨,請龍虎山天師帶著煉丹的家夥,前往京師。”
張宇初聞言心中咯噔一聲,全身更是一個哆嗦。
煉丹?
誰不知道他們龍虎山煉丹是專業的!
可真是煉丹那就好了。
反正他是不相信自己此次前去隻為煉丹!
畢竟,自秦始皇‘焚書坑儒’以來,道家雖隱於山林傳道,卻再未得皇室青眼,更遑論為帝王煉製仙丹。
今時今日突然宣召,哪裡是什麼恩寵,分明是龍潭虎穴!
看來,此次前去凶多吉少啊!
想到這,
張宇初深吸了一口氣,強忍著內心恐懼。
恐懼的並不是死亡,而是擔憂道家一脈斷絕在自己手中。
洪武一朝被打壓、建文一朝被打壓、如今永樂一朝,好像不僅是打壓那麼簡單。
造孽啊!
紀綱看著張宇初一副生離死彆樣子,心中咂舌。
平日裡官員見了自己這副模樣,能理解,因為對方一定是貪官;
可天師見到自己,為何也是這副模樣?
罷了,
想不通,紀綱也不打算繼續想了,催促道:
“給你一刻鐘時間整理,隨後立馬跟我前往京師,不得延誤!”
張宇初聞言,懸著的心,更加死了。
喜歡大明:我的絕世才學震驚朱棣請大家收藏:()大明:我的絕世才學震驚朱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