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羽吃的差不多了,伸了一個懶腰,慵懶的扭了扭脖子,繼續說道:
“其實朝鮮與日本這兩個國家地理切割差不多,哪怕有出入也就那麼一點的細微差彆,可是最終他們所展現出來的民族特征,卻差距極大。”
“首先舉例距離大明比較近的朝鮮,待會可以用剖析朝鮮來講解日本。朝鮮也可以理解為一個被地理切割造成的半封閉國家,三麵環海,一麵環山長白山)。”
“但是我可以明確的告訴你們,朝鮮內部並沒有所謂的龍脈,所以導致他們的國力很難強大,數千年以來,無論導致長白山外發生了什麼,朝鮮都很難聚集國力去參與。”
“可話又說回來,龍脈是一個國家的基石,硬說的話,也可以理解為長白山脈,相當於朝鮮的龍脈!畢竟如果不是此山,導致想要徹底占領朝鮮要耗費極大代價的話,朝鮮早就不存在了;”
“所以過於封閉的環境,隻能迫使朝鮮不斷對內發展,這樣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是沒有活力的,也就出現了朝鮮在每個朝代,都會大量從華夏學習各方麵知識的場景。”
大航海沒有開始之前,華夏由於外部刺激,所以整體活力極大,這種活力的來源是戰爭。
事實證明,人類兩次世界大戰所帶來的科技進步,相當於數百年來累積的科技大爆發。
所以朝鮮愛偷東西的毛病,從它那被地理切割後,就已經注定了……
最優秀的一次,當屬當時清軍入關大明滅亡之後,朝鮮直接對外宣稱自己‘小中華’的稱號。
陳羽講解完了朝鮮,就剩下了最後的日本,他清了清嗓子道:
“日本其實與朝鮮的地理切割極為相似,四麵環海,雖然整體上由四個大的島嶼分成,但隻能與朝鮮一樣,不斷向內發展,這樣的情況就注定導致了它們內部強行走向統一,卻因封閉的環境,極度缺乏安全感。”
“朝鮮缺乏安全感,卻可以依傍華夏,獲得一個所謂精神寄托,畢竟在這種情況下的華夏,潛意識裡就已經具備了天朝上國的思想,可以允許收下一個藩屬國;但日本不行,因為隨著造船業的不斷發展,它們見識到了日本四周那廣闊的海洋,心中那種不自信與缺乏安全感將更加濃厚。”
“在這種情況下,日本隻能被迫創造一個精神寄托出來,也就是他們的國王!而這國王就是他們的龍脈,你們可以簡單的理解為信仰!而遏製住了日本的龍脈,自然能夠輕鬆控住這個國家。”
華夏這片土地的人們,在秦末一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其實已經打破了這所謂的君權神授。
隻不過曆朝曆代帝王手中都擁有著軍隊,沒辦法抗衡。
所以百姓會對朝廷表現出極大的忠心。
但如果朝廷出現疲態,‘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就會在華夏各地響起。
就像是大明建立的過程,一到元末,義軍滿天飛。
可日本哪怕國土上,出現過‘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樣的話語或行為都沒用,畢竟在後世二十一無神論者的天下,日本依舊保留了對於國王的信仰。
當然,
比日本地理切割與龍脈方麵稍微好一點的約翰牛,也同樣保留了國王這種精神寄托的信仰。
話落,朱棣沉默片刻之後,開口道:
“所以要在日本上演一出大明版本的……挾天子以令諸侯?”
顧成忍不住說道,“看來如果有一位梟雄用奇兵,生擒日本國王,然後借此就可以號令日本。”
陳羽搖了搖頭:
“可以,但還不夠好;如果是我的話,反正都是需要一個精神寄托,那麼為何不讓這個寄托轉移到其他地方。”
朱棣一愣,隨後雙眸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