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
隨著鄭和航海一個多月的時間過去,沿途諸國的商賈如群蜂逐蜜般紛至遝來。
這些國外商客大多未持本國王廷文書,純粹屬於是嗅到商機的逐利者。
他們懷揣著銀兩,穿梭於京城的坊市之間。
大肆收購大明土特產,主要是以青花瓷與絲綢為主。
在他們眼中,這些精美的器物皆是能在異國換取黃金的寶藏。
隻需將其運返故土,或轉售他國,便能賺取數倍暴利。
按常理來說,大明自洪武時期定下海禁祖訓,便不該出現這樣的狀況。
皇明組訓規定:
禁止民間私自出海與外國進行貿易往來,也限製外國商船來華貿易,僅允許在官方嚴格控製的朝貢貿易體係下,進行有限的貿易活動。
這自然使得外國商家來華的渠道大幅減少。
隻有那些以朝貢名義來華的使團,才被允許在一定範圍內進行貿易活動。且貿易規模和商品種類都受到嚴格限製。
要知道國外都清楚大明本國的貨物非常值錢,但此時的大明非後世的大清,不是依靠物理就能夠被打開國門做貿易的存在。
無奈,
眾多海洋商人隻能觀望。
但隨著鄭和率領艦隊下西洋與周遭各國開始進行貿易後,行駛在海洋上的商家開始漸漸發現,大明海禁政策出現了鬆動。
於是紛紛想要來分一杯羹。
當他們行駛在大明的港口停靠時,與以往的驅逐場景並沒有出現,反倒是有官員熱情的接待他們,還為他們指明了大明能夠進行貿易的場所。
一時間,
最熱鬨的地方,當屬京城。
尤其最近幾日,異邦麵孔很是常見。
讓人驚奇的是,這些外國商人操著生硬的官話。
多半是常年與大明走私的商賈鍛煉而出。
哪怕有不懂的詞句,也用手勢比劃著討價還價。
但這些對於陳羽來說,都不在他的考慮範圍之內。
畢竟對於他來說,賺錢多少實在是無傷大雅。
這不,
陳羽剛吃過午飯,正在清掃酒館,打算待會回到府邸午休。
突然,
他聽見屋外一陣喧嘩,還有數匹馬的嘶鳴聲。
按道理來說,他這條街人流量很少,這種情況一般不會出現。
再者,
由於街道狹窄的原因,也就之前老朱運送貨物時,才將馬車開到了自家店麵門口。
一般時候,馬匹都是停放在街道的街角處。
而且聲音的來源,好像就在自家門口。
難不成……
來了新鄰居在搬家?
抱著好奇的想法,陳羽走了出去,結果看後直呼好家夥。
門口停著一串馬車,足足不下十輛!
看對方馬匹上裝載貨物的架勢,並不是什麼搬家,更像是一群商人。
陳羽瞅了瞅,發現他們之所以停在自家店麵門口,是因第一輛馬車的車軸壞掉了。
無法正常行駛。
看著馬車上裝載的滿滿當當貨物,沒有馬車還真不好搬動。
陳羽來了興趣,隻因他聽到車的另一側,一直傳來嘰裡咕嚕的聲音。
不像方言,更像異國語言。
老外?
陳羽走了幾步,挪到馬車的另外一邊。
果不其然,真是老外。
還是一群!
這群商人膚色呈棕色,鼻梁高挺,麵部輪廓立體,身穿長袍服飾。
其中最為典型當屬頭上裹著頭巾。
尼瑪!
這不是頭頂一塊布,全球我最富的中東土豪嗎?
要是陳羽記得不錯,中東那幫土豪是靠石油起家,不知道現在永樂時期的中東國家,國力如何。
陳羽穿越過來也是第一次見到老外,而且看著他們還是商人的樣子,也不著急走。
就這樣抱著著胳膊,在一旁看起來熱鬨。
當然,如果這個時候有一包瓜子,那就更好了。
這群商人在馬車車軸這裡搗鼓了半天,看樣子是沒有這方麵的修理經驗,搞了半天也沒有看到成效。
一時之間反而吵了起來。
爭吵的過程,用的依舊是中東母語。
陳羽也沒聽出個所以然來。
但這個過程中,陳羽一直就在一旁靜靜的看著,沒有出聲。
倒並不是說他動手能力強,選擇冷眼旁觀,而是他發現這車軸修理不好的原因在於軸心斷裂。
哪怕他上,也同樣修不好。
最優解就是再重新購買一輛馬車。
陳羽搖了搖頭,雖然不管怎麼說,對方一個老外在自家門口遇到困難,自己理應儘一下地主之誼,幫襯一二。
可再次確認,發現自己修理不好後,聳了聳肩,轉身離開。
嘰裡咕嚕的鳥語也聽不懂,估計他們待會很快就能反應過來修理不好,自然會去重新購買一輛。
陳羽轉身離開後,這幫商隊的領隊,叉著腰,指了指街道,一臉慍怒對著隊伍中的三個人,嘰裡咕嚕說了一大堆。
隨後,
這三人連連點頭,朝著街道的方向離開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大概率是去購買新的馬車,又或者是找外援前來幫忙。
而現場則剩下了四個人,方才那個發號施令的領隊,交代其餘三人看好馬車後,朝著陳羽所在的酒館走去。
陳羽伸了一個懶腰,剛準備關門回去午休,就聽見後麵傳來一道聲音。
“這位兄弟,敢問你這裡可有吃食?”
陳羽關門動作一怔,身後的聲音聽起來略微蹩腳,一看就不像本國人所說,更像一名老外。
但還是可以聽懂其中的意思。
他轉過身來,點了點頭說道:
“我這裡是一家酒館,有酒有飯,閣下何事?”
有飯……而且還有酒?!
領隊聞言臉上頓時一喜,搓了搓手,笑著說道:
“太好了,我們車隊一直忙碌到現在,大中午的到現在還沒有吃上飯,餓著肚子,在下是想要購買些吃食,對了,酒最好也來幾壇。”
領隊頓了頓,看著陳羽一副將要關門的樣子,試探性的說道:
“我看掌櫃的……是打算閉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