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沉思片刻之後,重重的點了點頭,總結的很是精辟。
但他現在非常想要知道,如何用孔子的儒去推翻程朱理學的理?
陳羽繼續說道:“恩科選拔出所謂一大批山東士族官員之後,我建議將山東孔家的地位,不斷抬高!”
“老朱,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朱棣麵對這個問題很是自信,並沒有在腦海中經過過多的思考,便直接開口說道:
“這還不簡單,自漢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自此數千年以來的發展,孔聖人在讀書人中的地位,已經無可撼動!”
“抬高山東孔家的地位,一來可以說得孔家支持,二來可以穩住天下的讀書人,不至於在這場思想交鋒中大亂!”
程朱理學的禍端隱藏很大的一個最主要原因,就在於他是披著儒家的皮。
而儒家又是每一個皇權無法避開的一股勢力。
從古至今,皇權有的信奉儒家,有的打壓儒家。
但不管怎麼樣,他們對儒家最終的態度都出奇的相似,那就是不斷抬高孔聖人的地位!
哪怕在注重法家的大秦,強如始皇帝,也需要為儒家專門開設博士宮。
由此可以意識到儒家勢力的強悍!
陳羽點了點頭,讚許道:
“說的不錯,但還不夠全麵!”
“治理國家需要讀書人,提到山東孔家待遇,意味著在這場思想對碰中,提前安撫住了天下讀書人的心。程朱理學雖然發展了百年,但孔子儒學可是發展了千年!”
“隻要統治者能認識到程朱理學的弊端,那麼讓這兩股思想碰撞,最終贏的一定是孔子儒學,隻不過我不提倡采取剛硬的手段,而是采取柔和手段,即一點一點慢慢蠶食。”
“而拉攏山東孔家,無疑就是告訴天下人,當今皇帝重視儒家,即代表著重視讀書人,哪怕程朱理學也不敢出來挑理!”
“當然,解決辦法就是這樣的一個思路。但還有最為重要的一點,也就是老朱你之前提到的平衡!”
朱棣皺眉沉思片刻,疑惑的問道:
“陳兄弟,這裡麵何來平衡?”
陳羽淡淡的說道:
“平衡之術並不一定要求兩者有相同的勢力,從而相互抗衡。而是隻要這股勢力,最終對皇權構不成影響即可!”
“山東孔家就很好滿足了這一條件。山東孔家雖對天下讀書人的影響很大,可對天下局勢乃至朝堂的影響力卻很微弱。”
陳羽頓了頓,解釋道:
“天下讀書人所認同的,並非山東孔家這一宗族實體,而是士族精神層麵所尊崇的孔子形象,其影響力深植於讀書人的心中,而非依附於政治權力存在。”
“朝中官員雖大多推崇儒家孔子之道,但這並不等同於他們會全心維護山東孔家的宗族利益。”
“因此,以山東孔家為核心,進而拉攏將孔家視為信仰象征的山東士族群體,這樣一來無需擔憂其對朝政產生實質性負麵影響,皇權在這種環境下很安全,不就是達成了所謂的平衡?!”
儘管程朱理學多麼活躍,但山東的孔孟之鄉哪怕到了清朝時期,也是抵禦程朱理學的一道最為堅固防線。
此地在人文風骨、大局觀、君臣觀等等方向,可謂實打實的君子風,不是程朱理學推崇那種偽君子所能比的。
再者,
自漢到如今的曆史中也可以看出來,山東的儒家士族,並沒有左右過朝廷局勢。
話落,
朱棣腦海中琢磨著陳羽的這一番話,暗自思索起來。
這番話說的簡單明了,不是特彆難懂。
山東孔家自帶孔聖人光環,在天下讀書人心中,相當於聖地一樣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