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科詔令一經敲定,八百裡加急的驛馬便載著皇命飛馳出南京城,將消息送往各州府縣衙。
與此同時,蓋著朱紅大印的告示貼滿了京師布告欄。
恩科開考的日期,較科舉提前了足足七八個月。
這則突如其來的詔令,瞬間在長安城炸開了鍋。
尤其是那些寒窗苦讀的書生與出身寒門的學子,更是議論紛紛。
有人喜笑顏開,認為天賜良機;有人愁眉苦臉,埋怨時間倉促;有人在茶樓酒肆高談闊論,吐槽規則變動;
對於才高八鬥的學霸而言,這不過是尋常挑戰;但對那些水平中等、尚未充分備考的學子來說,卻是一種折磨。
而遠在酒館的陳羽,此刻還全然不知自己當初的一番言論,竟如同一顆投入深潭的巨石,在京師乃至整個大明王朝掀起了驚濤駭浪。
此時的陳羽除了每天規律的兩點一線作息之外,額外增加了另外一線,每天抽出一些時間,用來閱讀參加恩科所需要的古典書籍。
雖然他對於自己的實力有著足夠的自信,可是有一句話說得好:
無論任何時候,都需要在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這才是真正的取勝之道。
再者,
不知道是不是陳羽後世養成的不良習慣。
哪怕考試十拿九穩,若是臨近考試前不複習的話,會感覺渾身不自在。
所以陳羽沒有鬆懈,反而每天努力的複習著。
今日陳羽依舊帶著所要閱讀的書籍,前往酒館。
簡簡單單將酒館清理一番後,陳羽坐在櫃台上,打算看書。
隻是沒看一會,陳羽耳朵就敏銳捕捉到了門外由遠及近的腳步聲。
陳羽一隻手扶額,有些無語。
每每到了看與考試相關書籍的時候,他的感官便格外清晰,也不知道這是不是當初上課看課外書遺留下來的後遺症。
不多時,一道熟悉的身影出現在了酒館門口。
朱瞻基手中也拿著一本書,是上次離開時從陳羽這裡拿的標注版《大明律》。
他進門之後,表明了自己的來意。
總結下來一句話:
《大明律》雖有標注,也足夠詳細,可奈何弟子愚笨,還是有搞不懂的地方,所以此次前來是為請教老師《大明律》上麵的問題。
陳羽在看書複習與傳授弟子知識方麵,並沒有過多的猶豫。
當即合上正在看的書,離開櫃台,與朱瞻基圍坐在一個桌子上,開始了講解。
朱瞻基在陳羽生動形象的講解下,連連露出一副恍然大悟的神色。
講解完了之後,眼下距離吃午飯的時間還早,陳羽讓朱瞻基在酒館先獨自鑽研《大明律》,不懂的再問。
他也要看書了。
朱瞻基進來的時間就瞅見老師在櫃台前看書,如今更是引起了他的好奇心:
“老師,弟子來的時候就見您在看書,莫不是又在研究像《大明律》那樣的書籍,在上麵做批注與修改?”
“若是如此,弟子希望待會能夠拜讀一下老師的新作,當然……若是老師今日能夠批注完成,弟子私下裡同時學習兩本也是可以的。”
“弟子認為老師您批注後的版本,無論是漏洞還是錯誤,都指出的並改正的恰到好處。哪怕弟子在律法一行研究的並不深刻,但看起來也能感受到老師知識所帶來的震撼!”
朱瞻基現在在某些方麵進步不小,可以做到在說自己訴求的後,馬上展開對陳羽的吹捧。
而且差一點就將陳羽吹捧的高度,達到了大氣層。
當然,
雖然這吹噓的成分當中,確實有些誇大其詞。
可是他認為老師與這修改的《大明律》的牛逼,卻是他的真實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