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生育的人口反倒成了個人、乃至家庭的負擔,那麼百姓不願意生育的情況確實將成為現實。
可以夏原吉的認知來看,這簡直就是無稽之談。
那麼陳羽所提出的換家戰術,也可以簡單的理解為大明對外開疆拓土。
土地多了,大明所能夠承載的人自然就多了。
看似複雜,但本質卻簡單粗暴。
這樣一來,不僅能抵禦小冰河時期所帶來的影響,還能一勞永逸的解決大明的人地矛盾。
畢竟,陳羽之前構思出來的世界草圖他也看到了。
大明如此遼闊,卻隻占據很小的一部分。
他不好戰,對於開疆拓土的欲望也並不強烈,可為民請願,是他為官的夙願,為此爆發戰爭,也在所不惜。
至於陳羽口中,將來會誕生新的農耕工具,他並不否認。
按照陳羽的能力,將來步入朝廷,不說三年五載,十年二十年絕對可以製造出相對應的農耕工具。
1對陳羽這家夥,有信心!
其實,夏原吉的思想包括生育方麵,放在古代都是非常先進且高明,可推到後世,卻截然相反。
因為後世人真的會因為生育成本,而選擇拒生。
這並不是說夏原吉看的不夠長遠,而是哪怕在聰慧的古人,也隻能著手眼前的人生經驗與閱曆,按照這樣的框架去推算未來。
這與智商無關,而是時代的局限性。
畢竟若是古人在智商上不如後世,那麼也不會出現時隔千年,依舊被後世奉為經典的孫子兵法等思想書籍。
後世之人穿越到古時可以帶來足夠的震撼,也恰恰是因為腦子裡那劃時代的學識。
若是將一位後世的嬰兒放到古代,接受古代的人生價值、思想教育,那麼哪怕這位嬰兒長到何種歲數,也絲毫看不出後世之人的影子。
朱棣遲疑了片刻之後,突然問道:
“陳兄弟,你所說的海外陸地,上麵可否有其他國家?”
陳羽想了想說道:“沒有其他的國家,但有其他部落,因為他們還沒有發展成國家的那種程度。”
朱棣疑惑的問道:“那如何能確保大明遷徙過去的百姓能與這些部落的異族人,和平相處?”
陳羽輕笑兩聲,淡淡的說道:
“不是和平相處,而是同化!”
陳羽口中所說的海外之地,自然就是美洲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