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的這番評價,相當於給陳羽的評級定下基調,上上等!
李至剛餘光不經意瞅了一眼朱棣,發現自家這位陛下十分滿意的笑意,心中開始了揣測。
看陛下這架勢,明顯是對陳羽這名考生的答卷極為滿意。
畢竟評價詞,都特麼上升到了國運、皇帝、萬民級彆。
若是不出意外,這名叫做陳羽的考生,將來步入朝廷之後,前途不可限量。
李至剛為官多年,深深明白一個道理。
在朝為官,為皇帝辦事,體現一個官員在朝廷中的份量,並不單單靠官職,而是皇帝的態度。
沒錯,
在古代這個皇權大如天的時代,皇帝說你行,你就行;說你不行,你行也不行!
所以,皇帝喜歡的臣子,隻要不作死,將來注定能飛黃騰達!
而李至剛也不是完全沒有收獲。
他憑借著禮部尚書的位置,靠著送擬錄取的考生答卷,就獲得了一個重要的信息。
將來等到這位叫陳羽的學子步入朝廷,他定要好好與其打交道。
這在他看來,叫做投資!
畢竟,趁著對方還沒有在朝中崛起,提前熟路,絕對要比對方崛起之後貼上去,要好很多!
朱棣看完了之後,喝了一口茶,問道:
“不知是否還有能與這份答卷相提並論的?若是有,一同拿過來朕看看。”
皇帝複審答卷,當然不可能幾百份一份一份的看,往往是組織的複審官員簡單批閱一遍。
而朱棣隻需要看一些優異的答卷,從而定級。
沒錯,前麵所有人的擬錄取隻是暫定,皇帝點頭之後才是定榜!
李至剛遲疑片刻,說道:
“回稟陛下,與之相提並論的……倒是沒有,不過還有兩份與之同級,都是上上等!”
上上等一般由初審官員調出幾份,供皇帝選擇,經皇帝審議之後,最終定下會元的名額。
陳羽雖是第一波閱卷官的公認第一,但作為臣子,要給皇帝選擇的權力才行。
所以黃淮又從成百上千的答卷中,挑出來了兩份上上等!
朱棣點了點頭,將其餘兩份上上等的答卷接過來,看了一遍之後,表麵上不動聲色,心中卻是歎息一聲。
果然,
陳兄弟能在恩科會試中取得上上等,是因為會試的最高評級隻有上上等!
而他在觀看其餘兩份與陳羽評級的答卷後,能夠明顯感知到雙方的差距!
這也導致朱棣看完了這兩份之後,興致明顯沒有方才高。
朱棣淡淡的問道:
“陳羽的答卷堪稱完美,這兩位上上等的答卷雖也不錯,但還是略有瑕疵,不知還有沒有彆的?”
李至剛搖了搖頭,躬身道:
“陛下,這一次恩科閱卷下來,就隻有三份被評為上上等,除此之外的答卷,並沒有什麼突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