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
不論早晨為殿試起的有多早,全部統統都皇宮大門前候著,等著位會元。
文無第一的理念,在千百年來的曆史當中,早已深入讀書人心中。
因此,這些學子都是驕傲之人,對陳羽的會元服嗎?
服!
非常服!
畢竟,朝廷考慮到有人可能會質疑會試成績。
因此為避免輿論,張貼皇榜的幾個時辰之後,朝廷緊跟著就將禮部抄錄陳羽的幾十份答卷,張貼在了皇榜旁邊。
這項舉措的意思是說,若你們有人看了陳羽答卷後,感覺寫的比陳羽厲害,覺得判決有失不公,可向禮部申請複議。
能中貢士的,多多少少在文學上有著那麼一定的造詣。
陳羽答卷展示出來的那一刻,所有貢士學子心中清楚,他們的文學造詣與陳羽不在一個級彆。
因此,
對於會元人選,所有人無異議。
這也是會試結束後,張貼皇榜七日才進行殿試的原因。
朝廷給你們複議的機會,七日之內若不複議,事後挑刺可就是挑釁朝廷了!
但服氣是一回事,你說讓他們四百號人,加起來等陳羽一人。
有的人甚至等了幾個時辰。
你說在場的眾人心中有不滿、甚至是怨氣嗎?
當然有!
隻不過,像電視當中那種,遇到這種事情就要無腦嘲諷的情節,不會出現。
畢竟先不說他們還沒有步入朝廷,就得罪一位比他們牛逼的存在。
關鍵是人家一屆會元,雖遲到了,可看到他們之後,反而一臉笑意的走過來,毫無架子的對著他們行禮、打招呼。
有句話說的好,伸手不打笑臉人。
人家會元如此,哪怕他們不滿、嫉妒,如今也隻能臉上堆笑的拱手還禮。
一時間,皇宮門前充斥著各種自報家門的聲音。
但太過於吵鬨,陳羽隻聽清楚了不遠處一位學子的名字。
周忱!
陳羽對這個名字有這點印象,明朝曆史上的又一位大佬,而且還是一位經濟學領域的專家。
隻不過下場有些慘!
明太祖朱元璋雖然駕崩,可是挖的坑卻不少。
其中一件:當年洪武帝因憤恨江南百姓支持死敵張士誠,一怒就給江南加重稅,滿以為既來錢又出氣,誰知不到六十年,就叫後世皇帝急得抓狂。
稅收成了大漏洞,非但收不上錢,反而激化土地兼並。世豪大戶一麵巧立名目逃稅,一麵乾坤大挪移把重稅轉給老百姓,再借機兼並土地。
永樂一朝弊端還沒有顯露,可等到明宣宗登基,這個雷直接爆了。
當時富庶的常州,能收稅的土地,竟縮了九成。各地更是普遍出現了有錢的不交稅,沒錢的交崩潰的情況。這惡性循環下去,天下大亂隻是時間問題。
於是明宣宗下定決心:改革!
可派誰去?
無論是大明錢袋子夏原吉,還是內閣楊士奇、楊榮與朝中各位重臣,態度都出奇的一致:周忱!
周忱不負眾望,到地方後,發明了平米法,並頒布了一係列的舉措,最終將大明這個窟窿填了上去。
但周忱後來卻遭到了士紳階級的報複,遭到了罷免。
唉!
陳羽在心中歎息一聲,挺好一個為國為民且能力強的官員,因得罪士紳,事後遭到了報複。
看來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言論,絕對不是說說而已!
一陣感慨之後,陳羽的心態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周忱覺察到當今會元正看著他時,頓時手忙腳亂的再次躬身行禮。
雖然以後他或許是一方大佬,可如今的他就是一個新兵蛋子。
陳羽見此,對著周忱點了點頭。
不多時,楊榮走了過來,朗聲道:
“諸位學子,陛下為你們準備了早朝宴,請隨本官一同入宮,前往保和殿,用完早膳後在一同前往乾清宮參加殿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