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他在沒有從讀書中獲益的情況下,也不想讓你好過!
國子監自魏朝一直到大明。
中間有過名稱的變化,但本質不變。
權貴鍍金的地方。
而大學則是將想要參加科舉的寒門,從原來的自學,變成了係統性的教學。
不同的學府、不同的階級,代表著將來裡麵學生,所走的路自然不同。
但不出意外,通過科舉走出來的學生,才能出眾者,在仕途一道往往能夠走的更遠。
畢竟,當權者不是傻子。
他們也明白,一些重要位置,還是需要有真才實學的人擔任。
……
問題解決了!
李至剛沉默了著不說話,一直在思考這件事。
陳羽在這個過程中,安靜在一旁等待著李至剛將事情捋順,並沒有出言打擾。
半晌之後,
李至剛沉思的雙眸這才有了反應,他緩緩抬起頭來,認真的打量著陳羽,這位隻見過兩次麵的小老弟。
大才。
當之無愧的大才!
剛剛他將陳羽提出開設大學的想法,全局捋一遍之後,明白了這個計策的可行性,以及對於朝廷的重要性。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在大明,永遠不要擔心商賈不願意花錢,讓家族弟子結交這種能夠入仕的人脈。
他們能夠為了‘權’,所能拿出來的錢財,遠遠超乎常人的想象。
隻要將大學錄取的兩種招生限製,以朝廷的名義張貼出去。
恐怕短時間,就會引爆大明上上下下。
因恩科落地,滯留在大明的落榜學子,將會受到極大的鼓舞。
知曉消息的商賈,恐怕也第一時間為之沸騰。
就是這麼簡簡單單的一個提議,卻能引爆大明。
達成朝廷、學子、商賈的三方獲利局麵。
李至剛這一刻,直觀的感受到了來自大明永樂一朝,首屆恩科魁星的策論壓迫感。
他拍了拍腦袋,明顯有些不服氣。
畢竟,這個計策陳羽說出來之後,他感覺非常妙。
但你要說這個計策常人想不出來,李至剛有些不服。
商賈有錢無權、落榜學子有才無錢、朝廷有錢缺才。
三方相互結合一下,那麼各自的需求,就可以很好的解決。
之前李至剛解決問題的思路,一直放在落榜學子與朝廷身上。
怎麼就沒有想到,在錢財方麵考慮一下大明商賈呢?
商賈在大明經商,賺的盆滿缽滿,而且非常好拿捏。
可自己呢?
偏偏要挑戰高難度,去找戶部尚書那個鐵算盤夏原吉磨嘴皮子。
特麼的,
關鍵還是嘴皮子磨了七八天,實質性的進展卻一點都沒有。
完全就是做白白做無用功。
旋即,
李至剛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他好像悟了!
喜歡大明:我的絕世才學震驚朱棣請大家收藏:()大明:我的絕世才學震驚朱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