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頓了頓,說道:
“以陳羽的才能,身居一個從八品官階,屈才啊!”
啊?
八品屈才……
這幾乎就是明著說要給陳羽升官。
李誌剛有些懵的眨了眨眼,顯然這個賞賜出乎他的意料。
恩科剛結束,一大批進士入仕。
大部分都是從九品,又或者是正九品。
在他們當中,從八品已經算是高位了。
無論是八品還是九品的官階,肯定是一時的,將來肯定會憑借著才能與功績躍遷。
但現在陳羽就麵臨入仕第一天的官職躍遷……
是不是有點太快了?!
曆朝曆代,還從來沒有入仕第一天就晉升的先例。
李誌剛沉思片刻之後,拱手恭敬的說道:
“陛下,變動官職,未免有些……不妥。”
“不妥?”朱棣聞言眯著眼睛看向李誌剛,質疑道:
“賞罰分明,你告訴朕,此舉有什麼不妥?”
李誌剛:“……”
什麼情況?
他好像在陛下的話語中,感受了一股冷意。
不對,不會特麼是殺意吧?!
李誌剛渾身不受控製的打了一個激靈,強壓下心中的緊張,開口說道:
“那個……陛下,陳羽怎麼說也隻是入仕第一天,分布的部門為內閣,這個位置還沒有坐熱呢,結果您就要對他進行官職變更,進行提拔……”
內閣目前是一個比較複雜的部門,雖然隱形地位很高,充當皇帝的貼身秘書、但朝中有一個共識,那就是內閣本質上是一個一眼就可以望到頭的部門。
無論功績再高,最多也隻能為正八品。
若想要再進一步,那麼隻能調離去往其他部門。
這相當於是一件潛規則。
畢竟,內閣是由朱棣發明,用來彌補洪武時間被朱元璋廢除的宰相。
所以為了避免內閣權力過大,隻會給話語權與隱形地位,而不會給官階。
若是想要在官階上做太大的賞賜,很大可能要被調離內閣。
在此基礎上,李誌剛繼續說道:
“此舉不妥之處有二:一是陳羽在原本的職位上,剛剛起步,沒有積攢下足夠的解決問題經驗,若是強行被提拔到了更高的位置,處理起事情來,有可能會適得其反,出現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情況。”
“二來,則是陳羽有才不假,可本人過於年輕,若其升遷過快、過早,沒有相應的經曆,則臣擔心出現拔苗助長的情況,導致大明白白浪費了一顆好苗子。為了讓這根好苗子將來長成參天大樹,幫助陛下、大明遮風擋雨,臣認為還是應當讓陳羽的根基夯實,徐徐圖之才行!”
李誌剛聽見永樂帝賞賜陳羽,並沒有嫉妒的心理。
而是從實際出發,站在陳羽的成長的角度,給朱棣提出來建議。
朱棣聽著李誌剛有理有據的話,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
暴露私交是拔苗助長。
過早的快速躍遷,又何嘗不是另外一種的拔苗助長?!
陳兄弟之前對於政治上的才華展示,終究是在市井當中。
若是在廟堂之上,也能做到那種程度嗎?
朱棣本身是一位殺伐果斷的帝王,說一是一,說二是二。
他決定的事情,一般很難有人可以左右他的想法。
像現在這種猶猶豫豫的情況,不多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