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誌剛順著朱棣的話說道:
“陛下聖明!臣在與陳羽商討這件事的過程當中,就已經開始認識到狀元郎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大才!”
“且不說陳羽在恩科當中所做答卷,每一科都足以稱得上為上上等的最高級評價;單單憑借此子入仕第一天,所提出的實際策論,從對問題的剖析,與解決問題的辦法,都足以稱得上是完美。”
“要知道,針對朝中人才儲備問題與恩科後續問題,禮部跟朝中的各個部門,商討了七八天,可是一點進展都沒有,就更不要說拿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了。”
“而陳羽卻能在極短的時間內,就將困擾各個部門幾天的難點解決。足以證明陳羽不是那種紙上談兵的大才,而是有著能夠解決朝中實際問題的曠世奇才!”
“因此,臣認為陳羽在處理國家大事、朝中政務這方麵,這是與生俱來的才能!”
“就仿佛此子是上天派來輔佐陛下的一樣!”
“入仕第一日就擁有這樣的政治智慧,臣相信再給陳羽在朝中成長的時間,將來此子必將成為大明的棟梁之材!”
“甚至在不久的將來,此子能夠成為陛下身邊、類似於唐太宗李世民身邊房玄齡那樣的肱骨之臣!”
李誌剛知曉了朱棣的意思,當即順著杆子,對著陳羽來了一套全方位的吹捧。
並在這個過程中,順帶著將朱棣這位領導也吹捧了一遍。
當然這一番話中,有一部分是因永樂帝的聖意如此;
還有一部分,則是陳羽確實是一位難得的大才。
李誌剛心中起了惜才的想法。
再者,
李誌剛跟陳羽也沒有什麼利益上的衝突,更何況他還想著收陳羽做自己的女婿。
因此,
在這種情況下,他定然是不可能出言在雞蛋裡麵挑骨頭,去說陳羽的壞話。
朱棣聽著李誌剛對於陳羽的看法,臉上並沒有露出太多的喜色。
很明顯,不滿意。
尤其是李誌剛最後的兩句話,讓朱棣聽著不是那麼舒服。
什麼叫做再給陳羽一些成長的時間,陳兄弟才能成長為棟梁之材?
陳兄弟這個妖孽般的大才,彆說再給他一些時間了,現在就足以承擔一句棟梁之材、國士無雙的稱謂。
再者,
雖然自己一直在追尋唐太宗李世民的步伐,但拿李世民身邊的謀臣房玄齡跟自己的陳兄弟相比……
這二者完全沒有可比性好不好。
自家陳兄弟可比房玄齡厲害多了。
看來李誌剛這家夥,在眼光上還是窄啊!
……
若是此時此刻,李誌剛知曉了永樂帝心中的想法,估計會哭笑不得。
畢竟,李誌剛在現實當中,確實與陳羽存在著一定的私交。
可是說到底,也隻見過兩次麵。
方才那番對於陳羽評價的言論,也隻是建立在陳羽恩科當中的奏疏跟眼前這份奏疏之上。
除了這兩個地方的奏疏之外,李誌剛對陳羽本人在才識方麵的了解,也就知道一個書房造詣極高。
然後再無其他。
在這種情況下,說出那樣一番稱讚極高的話,李誌剛自認是有那麼一部分拔高的成分在裡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