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然,朱棣在心中吐槽李誌剛眼光沒有自己好這類話,不可能直接當著李誌剛的麵說出來。
畢竟現在朱棣對於涉及陳羽方麵的事情,不能表現的過於突兀,否則會引起李誌剛的疑惑。
眼下整個朝堂之上,除了夏原吉等幾個人接觸過陳羽,知曉陳羽跟自己私交深厚之外,因錦衣衛的保密工作,再加上朝中之人哪怕知曉朱棣出宮,但卻不敢探察的緣故,因此,滿朝文武並不清楚陳羽跟朱棣之間的私交。
但這件事情朱棣清楚,對於剛剛入仕的陳兄弟來說,捅破了不僅不是一件好事,反而會帶來許多的麻煩與非議。
朱棣對於這些無所謂,畢竟再大的麻煩大的過奉天靖難所帶來的負麵影響?
他無所謂,但陳羽不一樣。
朱棣手中的天子之拳極為強勢,不代表後世幾代的君王也是如此。
陳兄弟才剛剛二十出頭,過於年輕。
將來定然不會隻是永樂一朝的肱骨之臣。
為了陳羽將來的長遠考慮來看,有些事情,還是需要陳兄弟一步一個腳印的走過來,才能安穩紮實。
所以,朱棣欣賞有才的臣子不要緊。
若是在私交甚好的情況下,欣賞、並提拔有才的臣子。
那問題可就大了。
畢竟古代的通訊信息不發達,在有心之人借陳羽跟朱棣之間的私交,以訛傳訛的情況下,將會變得越來越離譜。
甚至,哪怕陳羽有著真才實學,經過幾個版本的傳遞,也隻會是朱棣在暗中推動的手筆。
其實哪怕到了後世互聯網發達的後世,這個問題依舊存在。
畢竟這個問題的本質是:造謠一張嘴、自證跑斷腿。
因此若不想這種事情發生,那麼乾脆直接將所有的風險,扼殺在搖籃當中。
在陳羽穩紮穩打在朝中站穩腳步的時候,自然也會慢慢的跟朝中各股勢力有利益牽扯、人情世故。
當陳羽不再依靠皇權,也能夠在朝中站穩腳跟的時候。
流言非議方麵,自然也就不重要了。
……
朱棣腦海中思索了一陣子,又看了看桌案上的奏疏,鄭重的說道:
“李誌剛,陳羽此次在這份奏疏當中,貢獻巨大,朕決定賞賜這位永樂一朝的首位恩科狀元。”
“根據上麵的奏疏來看,有八成,甚至九成的成果,都是陳羽的……”
“若朕不賞賜陳羽,一來寒了這位大才的心,二來無法給朝中的新科進士一個表率。”
“朕決定,對陳羽重重的賞!”
李誌剛一愣,心中不由感慨。
看來這份奏疏,簡在帝心啊!
陳羽真是祖墳冒青煙,竟能得到陛下如此寵愛。
誰讓人家確是有這個實力呢。
若是陳羽一步一步在朝中走上去,這個過程中不犯什麼大才,將來注定能夠坐上像是自己一樣的正二品大員高位。
李誌剛拱手問道:
“不知陛下,想要賞賜陳羽什麼?”
喜歡大明:我的絕世才學震驚朱棣請大家收藏:()大明:我的絕世才學震驚朱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