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這次麵對李誌剛的建議,並沒有采納,而是擺了擺手,示意你這家夥不用多說了。
他不容置疑的說道:
“不必多說,你之前說的確實有幾分道理在其中,陳羽雖在恩科考試當中,就已展露才華,入仕第一天就能夠在處理國家政務方麵表露天賦,可這位狀元郎終究隻是入仕第一天,若是給他提升官職,讓他接觸更多的政務,有可能會造成適得其反的效果。”
“因此,朕決定,明日小朝會之上,讓陳羽將這個政策的優缺點說出,讓朕也讓文武百官看看,這位狀元郎的言談舉止、處理問題的能力如何。”
“若是表現的不儘人意,也不能說明陳羽不行,隻能說明此子年輕,在處理問題上多多少少還是有些青澀,還需要在朝中沉澱、磨練,等到慢慢成長起來,再做官職升遷。”
“若是表現的非常優異,讓現場的眾人信服,那麼就證明陳羽現在的官階安排,不合理,根據這一份功績,可以在官階上,進行調整,從而將更多核心政務交由陳羽處理!”
“再者,真到了那個時候,朕再對陳羽進行賞賜,估計沒有人反對。還能在服眾的同時,順帶激勵跟陳羽同屆的進士!”
李誌剛聽著雙眸瞪大,嘴角忍不住輕微抽動。
很明顯,現在事情的發展,完全超乎了他的預料。
他哪裡知道,自己隻是站在陳羽的角度提出的一番建議,結果竟能讓陛下衍生出這樣的打算。
聽著朱棣話語中那不容置疑的語氣,李誌剛知曉,自己若是不同意,再行勸誡的話,多多少少有些沒有眼力見,討聖上不喜了。
不得不說,陛下的話說到這種程度,又何嘗不是對於陳羽的看重?
明日朝會,無論陳羽回答道的好與壞,影響都不是很大。
畢竟,
說到底陳羽一介新人,能在入仕第一天,提出這樣的計策已經出人意料。
你還要求一個新人,在小朝會的大殿之上,當著文武百官的麵,像是在自己府邸上一樣,讓陳羽侃侃而談?
多多少少有些不現實。
要知道這裡麵不僅涉及才華、知識,更加涉及心態、閱曆等偏實戰方麵的要素。
唉!
這份奏疏說到底,也有自己的一份。
陳羽一位新人,在小朝會上發言怎麼了?
青澀、緊張,說話磕磕巴巴……
不管陳羽表現如何,自己禮部都會站出來幫幫場子!
……
其實朱棣的這個做法,跟後世領導帶著一位職場新人參加飯局,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後世領導通過飯局,考察下屬品行與社交能力,觀察飯桌言行、談吐判斷是否值得培養。
這屬於職場隱性考核機製。??
對於這位新人來說,若是抓住了這個機會,那麼將會獲益巨大。
……
李誌剛感覺沒什麼事情了,再次行禮,恭敬的說道:
“陛下,那臣便告退了,下去之後,會讓禮部派人,將明日朝會的事情告知陳羽,讓其提早做準備。”
朱棣點了點頭,將桌子上的茶杯放在一旁,重新投入到了批閱奏疏的工作當中。
“退下吧。”
李誌剛躬著身子,慢慢退了出去。
他走出禦書房後,看著湛藍的太空,用隻有自己才能聽見的聲音,感慨道:
“大漢霍去病!”
“橫空出世啊!”
李誌剛有這樣的想法很正常。
畢竟漢武帝對霍去病的喜愛,堪稱帝王對臣子寵信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