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羽的最後一個字說完,整個奉天殿內,陷入了落針可聞的氛圍當中。
眾人已經被陳羽這一套循序漸進的演講說服,認同了強國先強教育的理念。
“好,說的好啊!”
“強國大計,教育為先!此理念應當作為國策落實!”
“不愧是今年奪得會試、殿試第一的魁星,如此才識、眼界、堪稱我大明之大才!”
足足過了好半晌之後,奉天殿內響起了誇讚的聲音。
這道聲音,打破了寂靜的奉天殿,使得眾人的目光,下意識的循著聲音的方向望去。
隻見說話之人,赫然是站在勳貴行列首位的新城侯張輔。
張輔乃是張玉之子。
靖難之役張玉戰死的結果,對張輔來說打擊巨大。
接下來的戰爭期間,他既居輔喪墨衰飲泣從事,又統領父親的部隊,繼續在戰場上廝殺。
朱棣即位後,封張輔為新城侯。
而隨朱棣靖難成功的功臣,隻封了二位為公爵,分彆是淇國公丘福,成國公朱能,可見張輔這個‘侯’地位之高。
如今朱能、丘福沒有參加此次常會,張輔自然位居首位。
此時這位張玉之子,朝堂當中地位最高的勳貴,第一個出聲,表達了對陳羽提出理念的高度讚揚。
張輔的話語權很重,他說出來的話,相當於表達了整體勳貴的態度。
果然,
隨著張輔的聲音落下,站在勳貴那個隊列的其他人,紛紛站出來附和。
一時間,朝堂之上,充滿了對於陳羽理念的認同與對其的讚美之音。
站在文臣隊伍前列的朱高熾夏原吉二人,眼中不約而同的閃過一絲欣喜。
他們還沒有開始表態,想不到勳貴那邊反倒率先出言。
如此看來,今日的事情,算是板上釘釘了。
畢竟,勳貴雖是朝中一股遊離在文臣武將之外的力量,但偏偏這個力量所蘊含的話語權,任何一股勢力都無法忽視。
平日裡,勳貴這股勢力很低調,尋常不參加朝會表態。
畢竟勳貴雖然與武將很相似,可是二者還是有著本質上的區彆。
武將的核心定位是:承擔軍事職能的職業官員。
其身份來源主要依賴軍事能力與實際功績,無論是從卒伍中因戰功晉升,還是憑借父輩軍功蔭補獲得軍職,武將的權力基礎始終與具體軍職綁定,職責聚焦於領兵作戰、鎮守邊疆、訓練軍隊、管理軍備等實際軍事任務。
且這種身份缺乏固定世襲性,職位高低與皇權信任、戰場表現直接相關,一旦失去軍職或因戰敗、退休離任,便可能喪失軍事指揮權,子孫若無功績也無法直接繼承父祖輩的軍職;
而勳貴的核心定位是:承載榮譽與特權的貴族群體。
其身份來源更多基於功勳或血緣,既包括隨帝王開國定鼎、平定重大叛亂等立下赫赫戰功的功臣,如明開國功侯。
勳貴的權力基礎在於爵位特權,而非具體職位,核心權益集中在榮譽性與經濟性層麵,如免徭役、食邑賞賜、入朝議事的政治特權等,多數情況下並不承擔固定的軍事職責,甚至無需具備軍事能力,且身份穩定性極高,除非犯下謀逆等重罪被奪爵,否則爵位可世代傳承。
以此來看,武將是以軍事職能立足、權力隨職位變動的職業官員;勳貴是以爵位特權為核心、身份可世襲的貴族群體。
簡單來說,勳貴是武將當中的天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