輿論話語權被誰掌控?
朱棣聽見陳羽這樣的問題,腦海中有著一定的思路,可過於分散,若是想要將他們聚攏,得出一個答案,非常的困難。
畢竟按照正常的思路來說,輿論話語權這種掌握是非對錯的東西,一定歸皇權掌管。
就拿自己來說,擁有著五十萬中央大軍,在這種情況下說出來的話,若是敢有人反抗,等待你的隻有死亡。
可是細細想來,自己的五十萬中央大軍,在麵對靖難之役的輿論時,沒有任何辦法。
這樣一來,若是強行說皇權掌握了輿論話語權,不是自相矛盾?
那麼除了皇權之外,這輿論的話語權在誰手中呢?
在曾子殺人和三人成虎的典故中,第一個典故輿論的話語權掌握在百姓身上、第二個典故輿論話語權掌握在奸佞臣子身上。
難不成,輿論話語權被百姓和奸佞臣子掌握?
這樣一來,又好像有些不對。
畢竟禦史掌管著朝廷中的風向,也包括民間的民意。
若是朝中有人作奸犯科、民間有不白之冤,禦史都會及時的上奏疏反饋。
這樣結合之下,輿論話語權豈不是被禦史掌握?
陳羽等了一會,笑道:
“老朱,思考出答案沒有,輿論的話語權被誰掌握?”
朱棣稍作停留,看著陳羽說道:
“如果按照曾子殺人這個典故來說,輿論話語權被百姓掌握;如果按照三人成虎這個典故來說,輿論話語權被奸佞臣子掌握。”
“但是,我認為這樣的簡單分布,顯得非常不合理。畢竟,天下間無論是兵權還是話語權,都應該是皇權的一部分才對。”
“這樣看來,不管是百姓也好,王公大臣也罷,怎麼有資格、又怎麼敢去跟皇權爭奪?”
這是朱棣想不明白的地方。
在他看來,兵權和話語權共同組成了皇權,那麼在皇帝擁有絕對兵權的情況下,話語權怎麼可能會放任他人搶奪。
若不放任他人搶奪,那麼這兩個典故和靖難之役的負麵輿論,他這個天子壓不住,又該作何解釋?
話又說回來,若是輿論的話語權不在自己這位天子手中,而真的是被百姓、被某一方勢力掌控。
這樣的國家效率低是肯定的。
長此以往,國家的發展都是一個問題。
陳羽聽著老朱回答,緩緩點了點頭,隨後又將目光看向了想要發言的夏原吉,笑問道:
“老夏,我看你吃了半天,也想要發表言論,儘管說就是。”
夏原吉對此心中還真的是有想法,他開口道:
“我認為輿論話語權被都察院掌握。”
“?都察院是朝廷的最高監察機構,核心職責為糾劾百官、監督司法及參與重大案件審理?,其職能體係涵蓋官員監察、司法監督和行政三大領域。”
“總的來說,就是天下所有的輿情,都會彙報在都察院內,然後由都察院內整理之後,再遞交到陛下手中。”
“就像是都察院前一段時間的為民請命貪腐一樣,若是沒有陳兄弟,那麼還不知道那幫家夥要影響多少災情。”
“而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也是因為都察院想要讓陛下看見什麼輿情,陛下就會看見什麼輿情,在這種情況下,官員隻能集體禁聲,以防三人成虎的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
夏原吉的這番話一出,朱棣雙眸微微眯起。
都察院因為為民請命的貪腐事件,朱棣一怒之下,對都察院來了一波大清洗。
但就像是夏原吉說的那樣,無論如何清洗,如何更換官員,可是都察院的職責、權利沒有改變,那麼依舊會出現都察院的官員想要讓皇帝聽見什麼,皇帝就聽什麼。
這樣一來,皇權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受到了都察院的掌控。
那麼輿論話語權被天子掌握,就成了一個笑柄。
朱棣由於已經領教過都察院控製輿情的厲害,那麼多年了,竟然一直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乾這種事情,還沒有人捅破。
既然發現了,那麼這種事情就要避免。
畢竟,沒有發現是你本事高,若是查出來之後,這件事情再次出現,那麼就是我無能了!
雖然經過上一次的事件,對都察院的那一批官員嚴肅處理。
對新上來的這批官員起到了一定的震懾作用,可這隻能保證短時間內,都察院能夠發揮出它們應有的作用。
實事求是的將輿情傳到自己的耳中。
萬一後麵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一批的都察院官員也開始動起了歪心思,開始利用他們的職權牟利,那麼都察院為民請命獲利的醜事,將會以另外一種方式呈現!
可是最開始朝廷設立都察院的初衷,就是因為禦史可以彈劾百官的權力太大,所以才誕生了都察院。
難不成還需要在此基礎上,設置一個新的機構,來檢查都察院?
或許不用!
畢竟,自己除了禦史,都察院之外,還有錦衣衛。
都察院在明,錦衣衛在暗,一明一暗,除了能夠幫助皇帝第一時間掌控天下輿情之外,還可以命他們二者相互監督。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在賦予兩個檢察機構平級相互監督的情況下,天子不就不會再被一方蒙蔽了!
想到這,朱棣已經決定回去之後,還需要再給予錦衣衛一些權利才行!
陳羽麵對朱棣和夏原吉二人的答案,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
“老朱,老夏,你們二人的答案,對,但不全對。”
“簡單來說,就是你回答的是正確答案的一部分。”
看著朱棣和夏原吉疑惑的小眼神,陳羽淡淡的說道:
“老朱,曾子殺人和三人成虎分彆為百姓和奸佞製造了輿論,並且通過製造出來的輿論扭曲了對錯,成功達成了影響曾母和魏王的目的。”
“但實際上無論是百姓還是奸佞,都未曾真正意義上的掌握輿論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