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末的燕山衛,空氣中仍飄蕩著喜慶的氣息。
七位千戶同日大婚的盛況讓整個衛所整整熱鬨了快一個月。
酒肆裡人聲鼎沸,商鋪的賬本記滿了進項。
張克負手立於指揮使府邸的庭院中,
望著滿院高懸的紅綢燈籠,嘴角噙著一絲若有若無的笑意。
自從擊退東狄後,燕山衛難得過了段太平喜慶日子。
他剛想轉身回書房,忽聽府外傳來一陣急促的馬蹄聲。
"報——朝廷欽差到!"
張克眉頭一皺,快步走向正廳。
隻見一名身著紫袍的太監已在廳中等候,身後兩名小太監手捧黃絹聖旨。
"燕山衛指揮使燕山伯張克接旨——"
張克抱拳躬身,心下卻升起一絲警覺。
此時突然來旨,絕非尋常。
莫非是來追究他挑起邊釁、私簽和議之事?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燕山衛指揮使燕山伯張克忠勇可嘉,
特擢升為燕州都指揮使暫領剿賊總兵一職,
即日率部南下楚州剿滅流賊。
欽此"
張克接過聖旨,臉上閃過一絲詫異。
剿匪?都指揮使?這升遷來得實在蹊蹺。
"恭喜爵爺了。"
傳旨太監笑眯眯地說道,手指在聖旨上輕輕摩挲。
張克會意,立即命人取來一千兩銀票:
"公公遠道而來辛苦,些許茶錢不成敬意。"
太監眼睛一亮,將銀票收入袖中,湊近低聲道:
"爵爺有所不知,此次舉薦您的,可是司馬大人。"
張克瞳孔微縮。司馬藩?
又是那個就會躲老娘裙擺後麵耍陰招的二代?
他們之間分明有仇,怎會舉薦自己?
"司馬大人說,張大人驍勇善戰,正是剿賊的不二人選。"
太監意味深長地笑了笑,"朝廷如今急得很,
楚州流賊死灰複燃,再這麼下去......"
張克又取出五百兩銀票:"公公舟車勞頓,不如在燕山衛歇息一日再回京複命?"
在張克看來,太監這個群體倒是頗合他的脾性——
和他一樣,都是唯薪主義。
隻要錢到位,消息絕對可靠,沒有任何心理負擔,更不會偏幫任何一方。
論消息靈通,這些閹人可比他強多了。
待安頓好傳旨太監,張克立即召集四位最強大腦——韓仙、孫長清、吳啟和白燼。
自己想不通,就搖人,絕不內耗;
"諸位看看這個。"
張克將聖旨攤在桌上,"司馬藩舉薦我升官剿匪,黃鼠狼給雞拜年。"
孫長清接過聖旨仔細端詳,忽然笑出聲來:"兄長,這可是天賜良機!"
張克不解:"此話怎講?"
吳啟接過話茬:"咱們不是正在為移民和擴軍發愁嗎?
這些流民不就是現成的兵源?"
白燼眼中寒光一閃,突然拔出腰間匕首,"錚"的一聲釘在案幾上:
"十萬流民,精壯者至少三萬。朝廷送來的不是麻煩,是現成的披甲之士。"
吳啟拍案叫絕:"妙計!驅趕流民如同牧羊,體弱者自然淘汰。
等帶到燕山,剩下的都是精兵苗子。"
他蘸著茶水在案幾上勾畫路線,
"從楚州出發,經豫州北上,這幾千裡路程正好用來練兵。"
張克頓時豁然開朗。
司馬藩想借流寇消耗燕山衛的實力,卻不知這正合他意。
你不是要削弱我嗎?
我正好借此機會練兵。
能在流亡途中堅持幾千裡的青壯,絕對都是好苗子。
至於那些掉隊的,隻能說是自然淘汰了。
"朝廷倒是打得一手好算盤,"
韓仙皺眉道,"給個虛職就想讓人賣命,連開拔的糧餉都不給。"
張克微微頷首。
其他邊將早已是侯爵總督,朝廷不可能給他更高的封賞,
國公之位豈是輕易能授的?
眼下唯有先哭窮要資源,才是上策。
張克慢條斯理地展開宣紙,韓仙立即研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