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濟南府,總督衙門內彌漫著一種壓抑的寂靜。
窗外的柳枝在風中搖曳,卻無人有暇欣賞這春日的景致。
齊州總督蒙傲的案頭堆滿了戰報和奏折,燭火在他深陷的眼窩投下陰影,那雙布滿血絲的眼睛卻始終未從東線送來的軍情上移開。
"爺爺,他們招供了。"
蒙義的聲音打破了室內的沉寂。
這位年輕將領鎧甲上的血跡已經乾涸,卻仍散發著鐵鏽般的腥氣。
他的眉宇間凝結著憤怒與疲憊,手中緊握的供詞紙張因用力過度而變形。
蒙傲沒有抬頭,隻是用沙啞的聲音問道:"哦,招了哪些人?"
蒙義喉結滾動,欲言又止。
他猶豫了片刻,終於將那份沾著暗紅血跡的供詞遞了過去。
紙張邊緣已經卷曲,上麵密密麻麻寫滿了人名和靠山。
齊州總督蒙傲的目光在那些名字上逡巡:戶部尚書司馬藩的堂弟、右都禦史賈世憲的舅父、禮部尚書孔子文的堂兄...
更令他眉頭緊鎖的是齊州本地官員——巡撫劉觀、布政使郭桓、按察使陳瑛,這些封疆大吏的家人竟也牽涉其中。
"其心可誅。"
蒙傲的聲音冷得像冰,"這兩人一定是東狄收買的奸細。就地以東狄奸細的名義斬首吧。"
他抬起頭,目光如刀,"你去請兵部尚書餘廷益大人帶來的尚方寶劍斬了他。這份供詞..."
他頓了頓,"就當不存在。"
說完,蒙傲將供詞湊近燭火。
紙張一角開始卷曲、發黑,繼而騰起細小的火苗。
說明:古代年紀大的官員一般視力不佳,白天辦公也習慣點燭火,例如乾隆朝閩浙總督楊廷璋年邁時奏折中提及"微臣年邁目力不濟,白日亦燈下批閱"《宮中檔乾隆朝奏折》)
"爺爺!"
蒙義猛地伸手想奪回供詞,卻隻抓住一把灰燼。
他的聲音因憤怒而顫抖,"朝廷漕運來的三十萬石軍糧就隻剩不到一半!他們一個小小的正六品戶部度支司主事和一個七品監察禦史怎麼可能瞞過所有人把十幾萬石糧食換成麩糠?"
他指著窗外,"吃這種東西,士兵會嘩變的!他們一定是有後台!"
蒙傲緩緩起身,高大佝僂的身影在牆上投下長長的陰影。
"義兒,"
蒙傲沒有轉身,聲音低沉,"你知道現在齊州的糧食漲到什麼價格了嗎?"
蒙義攥緊拳頭,指甲深深陷入掌心。
他當然知道。
那些餓得皮包骨的難民,那些因買不起糧食而賣兒鬻女的慘狀,日日在他眼前上演。
"大米、小麥超過6兩銀子一石,"
他咬牙道,"就連粟米和高粱都漲到了4兩銀子一石。今天開春,百姓南下逃亡,齊州大半土地都撂荒了,估計還得漲。"
蒙傲轉過身,臉上每一道皺紋都刻著疲憊:"那你可知道,若是此刻將這份供詞上呈朝廷,會有什麼後果?"
蒙義張口欲言,卻被祖父抬手製止。
蒙傲低聲念叨著,仿佛在說服自己,又仿佛在說服蒙義:"賠本的買賣沒人做,殺頭的買賣有的是人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