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山耗費了整整兩天的時間,才平息了炮灰營的叛亂,東狄人的刀都砍鈍了。
先鋒營地內,屍體橫陳,成千上萬的生命就此消逝。
然而,相較於兵變,更令代山頭疼的問題接踵而至——後勤出現了嚴重問題。
原本在出征時,高嶽召集的燕州民夫隊伍達二十萬人,如今能站立者不足五萬,個個形銷骨立。
前線不斷征召民夫充當炮灰,而負責後勤的官員還克扣糧食,幸存的民夫被迫夜以繼日地運送糧食,這種做法顯然無法持續,他們如同被逼至絕境,十二個時辰不停歇地勞作,完全是在過度消耗人力。
這種竭澤而漁的策略,使得民夫們在極度疲憊中掙紮求生,大多數人無法承受三次以上的運輸任務,不是在途中力竭而亡,就是因饑餓而奄奄一息,或是因無法忍受而選擇逃亡。
前線又不斷催促補給,但因逃亡和死亡的民夫數量過多,運送上來的糧草和軍械連日常需求的三分之一都達不到。
儘管擁有整個燕州的資源,但東狄聯軍的後勤運輸係統卻已先行崩潰。
負責後方運輸的大燕左將軍獨孤承不得不做出艱難的抉擇:優先保障糧草,而軍械運輸則全部暫停。
這導致高嶽期待已久的床弩和炮車零件遲遲未能送達,堆積在延慶府,無法運達前線。
按照常理,統帥此時應暫停進攻,整頓後勤運輸,否則一旦運輸線中斷,將帶來極大的風險。
但代山已無法再等待——和碩圖已被圍困七日,每拖延一天,全軍覆沒的風險便增加一倍。
代山的中軍大帳內,氣氛凝重如鐵。
糧官跪在地上,額頭緊貼著冰冷的地麵,聲音顫抖地報告:“貝勒爺,糧草僅剩五日之量。”
葉克書緊接著彙報:“箭矢儲備不足三成,若再發起大規模進攻,恐怕……”
代山詢問後方的情況,糧官支吾其詞:“糧草尚且難以保障,軍械運輸隻能暫停。”
代山沉默良久,最終從牙縫中擠出命令:“傳令——明日卯時,全軍壓上,不惜一切代價,突破燕山軍防線!”
他賭燕山軍也已達到極限,燕山軍的第二道防線肯定不如第一道堅固,敵人也應已接近極限。
他賭自己能在絕境中開辟一條生路。
鎮壓兵變後的第三天,定北軍、漢軍兩紅旗和東狄正紅旗再次發起進攻。
這一次,他們沒有炮灰可用,隻能正麵硬碰硬——狹路相逢,看誰更勝一籌。
燕山軍方麵,魏清接替李藥師登上望樓,正式接過指揮權。
李藥師因連續三天三夜的戰鬥而被張克強行命令回去休息——對麵連續攻擊三天三夜,他也硬撐了三天三夜未曾合眼。
即便後來有魏清分擔部分指揮壓力,他仍然無法真正放鬆休息。
戰場上的微操極其考驗將領的能力——如何用弓弩箭陣壓製敵軍衝鋒,何時切換目標打擊弩炮和投石機,何時投入反突擊部隊,何時輪換部隊休整……每一步都需要精準的把控,稍有不慎就會導致無謂的傷亡乃至戰局崩潰。
微操的成敗取決於人,有的將領微操如窒息般令人窒息,有的則如神仙般遊刃有餘,像某位大將被譽為微操大師,打出了神仙仗,而某位光頭將領也被戲稱為“微操大師”,卻各種助攻對手打出史詩大捷。
名將的微操如同精準的手術刀,而庸將的微操則如同胡亂揮舞的菜刀。
真正的微操大師依靠的是三點:敏銳的戰場感知、訓練有素的部隊,以及臨機決斷的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