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祝融_中國古代名人傳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167章 祝融(2 / 2)

然而諸葛亮並未強攻,反而派人送來特殊的"戰書"——是用南中特有的貝葉寫成的信。

祝融展開葉片,上麵除了工整的漢字,還畫著孩童在學堂讀書、商隊往來交易的簡筆畫,角落用朱砂寫著:"七擒七縱,非為征服,願與諸君共建樂土。"

第七次孟獲被俘時,祝融終於按捺不住,披掛整齊闖入漢軍大營。

白紋豹在她身後低吼,鋒利的爪子將牛皮地毯抓出數道裂痕。

諸葛亮卻在中軍帳擺下盛宴,案上除了蜀地美酒,竟還放著南中特有的酸角糕與竹筒飯。

"聽聞祝融夫人善使飛刀,亮有一請。"諸葛亮取出繪著南中地圖的木牌,"若夫人能在十步之外射中建寧郡,亮即刻退兵。"

祝融冷笑,三把飛刀閃電般脫手而出。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然而當飛刀觸及木牌瞬間,暗藏的機括突然啟動,青銅齒輪轉動間,飛刀竟改變軌跡釘入帳柱。

就在她瞳孔驟縮的刹那,諸葛亮親手解開木牌夾層,露出裡麵密密麻麻的通商章程:蜀地的鐵器、鹽巴,可換南中的翡翠、犀角;還計劃在南中修建學堂,由蜀漢派遣夫子教授文字。"

南中物產豐饒,卻因閉塞而貧。"諸葛亮的目光望向帳外,"夫人忍心看著孩子們永遠在雨林裡廝殺求生?"

那一夜,祝融在漢軍營地徘徊至天明。

她想起母親臨終前的話:"真正的強者,不是讓敵人害怕,而是讓族人不再流淚。"

次日清晨,當第一縷陽光刺破雲層,她帶著白紋豹走進兄長的囚帳:"哥,跟我去見諸葛亮。"

此後數年,瀾滄江畔時常能見到奇異的景象:一位騎著白紋豹的女子,腰間掛著青銅鈴鐺,身後跟著滿載貨物的象隊。

祝融往來於成都與南中之間,她帶回的不僅是蜀地的耕牛、農具,還有水車圖紙與織布機。

在她的推動下,諸葛亮在南中設立庲降都督府,推行"和撫"政策。

她親自參與修建學堂,教孩子們用漢字寫下自己的名字,同時也將南中獨特的巫蠱之術、馴獸之法記錄在貝葉之上。

建興九年,曹魏進犯漢中,諸葛亮準備第五次北伐。

祝融得知消息後,在孟獲的反對聲中召集三萬藤甲兵,十萬斛糧草。

出征那日,她身著赤紅色戰甲,在成都校場表演飛刀絕技。

五把飛刀依次命中百步外的箭靶,最後一刀更是精準切斷懸掛在城樓上的蜀錦。

圍觀的百姓爆發出震天的喝彩,諸葛亮握著她的手感歎:"夫人此舉,不亞於當年常山趙子龍單騎救主。"

北伐途中,祝融的藤甲兵在陽平關立下赫赫戰功。

她獨創的"火獸陣"令人聞風喪膽——訓練有素的猛虎脖頸掛著燃燒的油囊,戰象身披畫滿圖騰的鐵甲,在夜色中如幽靈般衝入敵陣。

然而在木門道設伏時,為保護受傷的蜀漢將領張嶷,她擋下三支毒箭。

當她在軍帳中蘇醒,看到諸葛亮親手熬製的湯藥,這個從未流淚的南中女傑,終於落下了生平第一滴淚。

戰爭結束後,祝融回到南中。

她用帶回的蜀地技術,指導族人修建水利,開墾梯田;又在瀾滄江畔建立"互市墟",來自蜀漢的商隊與南中各部在此交易。每逢蜀漢使者來訪,她都會擺下最豐盛的宴席,席間既有南中的烤蛇肉、螞蟻蛋,也有蜀地的麻辣火鍋。

兩種截然不同的風味在銅鍋中翻滾,恰似她努力融合的兩個世界。

延熙十五年,祝融病逝於南中。

臨終前,她將記載著南中與蜀漢盟約的青銅鼎交給兒子,鼎身刻著諸葛亮手書的"和為貴"三字。"

記住,"她撫摸著兒子的臉龐,"漢人與南蠻,本是同一片日月下的子民。"

她的葬禮上,南中各族齊聚,蜀漢使者帶來諸葛亮生前撰寫的《南中誌》修訂版,扉頁上的批注墨跡未乾。

百年後,當旅人路過南中,仍能在古老的岩畫中看到那個騎著火紅戰馬、手擲飛刀的女子。

她的形象永遠與火焰、飛鳥融為一體,在瀾滄江畔的晨霧中若隱若現,仿佛從未離去,而是化作了守護這片土地的神靈。

在南中孩童的歌謠裡,她的故事仍在代代傳唱,訴說著一個關於勇氣、智慧與和解的傳奇。

喜歡中國古代名人傳請大家收藏:()中國古代名人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攝政王彆急,太子妃要帶崽嫁你了 追光的霧 影視世界逆襲的炮灰 祖國分配對象後躺贏了[七零簽到] 無上大道 被吃絕戶?侯門主母重生殺瘋了 揚她骨灰後,瘋批帝王一夜白頭 表小姐今天也不想做皇後 侯府奶娘靠功德係統卷成大秦第一女相 世界升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