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二十二年,南中永昌郡的溽暑蒸騰如沸。
十七歲的祝融赤足踩在竹筏濕滑的竹麵上,腰間鹿皮箭囊隨著動作輕晃,折射出冷冽的青銅光澤。
對岸暮色漸濃,三十餘頭豺狼在腐木堆間逡巡,幽綠的獸瞳在暮色中連成詭異的光帶。
她伸手撥開垂落額前的靛藍發繩,指尖殘留的曼陀羅汁液在夕陽下泛著紫意。
"嗷——"頭狼率先發出長嚎,群狼如離弦之箭撲入淺灘。
祝融唇角勾起野性的弧度,手腕翻轉間三枚淬毒飛鏢破空而出。
為首的豺狼慘嚎著栽進江水,激起的水花尚未落下,她已抽出腰間短刀,刀刃上纏繞的毒蛇牙齒在暮色中泛著寒光。
這場人與獸的廝殺持續不過半盞茶工夫,當最後一頭豺狼斷氣時,她踩著獵物的屍體涉水上岸,裙擺滴落的水珠混著鮮血滲入赤紅的土地。
祝融出身南蠻八姓孟氏,是南中豪帥孟獲最小的妹妹。
自記事起,她便在毒瘴彌漫的叢林中穿梭。
五歲那年,母親將她帶進蠱室,陶罐裡蠕動的蜈蚣與毒蛇在火光下泛著幽光。
"看見那株斷腸草了嗎?"母親用骨簪挑起沾著毒液的草葉,"若是誤觸,需取三百年樹齡的血藤根,混著白孔雀膽的反製毒素——記住,毒與藥,本就在一線之間。"
七歲生辰那日,父親孟優將她獨自丟進瘴氣林。
七天後,當族人舉著火把尋到她時,卻見少女身後跟著一頭威風凜凜的白紋豹,肩頭還扛著比她高出半頭的野鹿。
寨老們望著她腰間新添的蛇形匕首,紛紛搖頭感歎:"這孩子身上流著上古火神祝融氏的血,注定要攪弄風雲。"
南中之地,山川險峻如鬼斧雕琢。五大部落各自盤踞天險,孟氏一族憑借險峻的盤蛇穀固守疆土。
祝融十二歲那年,鄰族木鹿大王覬覦孟氏的金礦,率千餘勇士夜襲。
她赤足踩著滾燙的岩石,將數十竹筒裝滿火油,借著西南季風點燃。
刹那間,烈焰順著山道傾瀉而下,火光照亮她被映得通紅的臉龐,如同降臨人間的修羅。
這場火攻不僅擊退敵軍,更讓她在南中各部落間聲名鵲起。
建安二十四年,劉備在漢中稱王後,派遣使者李恢南下招安南中。
議事廳內,虎皮座椅上的祝融把玩著骨製耳墜,聽著李恢宣揚漢室仁德。
突然,她抽出腰間彎刀,寒光閃過,案幾一角應聲而落:"漢官的話,比雨林裡的瘴氣還不可信。七年前,張嶷帶著漢兵說要通商,最後卻燒了我們三個寨子!"
李恢並未慌亂,從漆盒中取出一卷羊皮地圖。
當祝融看清上麵詳細標注的南中礦脈、河流走向,以及用朱砂圈出的通商路線時,瞳孔猛地收縮。
更令她震驚的是圖中夾著的素絹,上麵竟是諸葛亮親手繪製的學堂草圖,孩童們捧著竹簡的模樣栩栩如生。
"丞相說,"李恢壓低聲音,"南中不該隻是刀光劍影的戰場,而應成為各族共生的樂土。"
這句話在祝融耳畔回響三日,最終她在議事廳摔碎祖傳的青銅酒盞:"若漢人真有誠意,便先歸還被奪走的鹽井!"
章武三年春,劉備病逝白帝城的消息如驚雷般炸響南中。
益州郡豪強雍闓勾結東吳,以"驅逐漢賊"為名煽動叛亂。
祝融看著兄長孟獲被各部落推為盟主,營帳外堆積的兵器泛著冷光,終於按捺不住衝進議事廳。
"漢人背信棄義,占我土地,奪我牛羊!"孟獲的怒吼震得獸皮帳篷簌簌作響。
祝融卻將青銅鏡重重摔在地上,鏡麵裂痕如蛛網蔓延:"你可知雍闓私通東吳,是要將南中賣給外人?他們承諾的兵器,不過是些鏽跡斑斑的廢鐵!"
建興三年春,諸葛亮親率大軍南征。
祝融站在盤蛇穀的了望台上,看著漢軍的赤色旌旗如血色長龍蜿蜒而來。
她抬手示意,數百藤甲兵從密林中湧出。
這些浸泡桐油、晾曬七七四十九日的藤甲,刀槍難入,水火不侵。
首戰之下,漢軍在山穀中陷入毒箭與滾木的夾擊,損兵折將,敗退三十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