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蒼穹如被戰火熏染的破帛,裂帛聲中九州分崩離析。
黃河兩岸烽煙蔽日,長江流域金戈鐵馬,各路梟雄揭竿而起,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展開了驚心動魄的逐鹿之爭。
在這風雲變幻的亂世之中,扶風郿縣的法氏府邸裡,一個男嬰呱呱墜地,他便是法正,字孝直。
法正出身於書香世家,家中藏書萬卷,竹簡木牘散發著歲月的氣息。
自孩童時起,法正便展現出遠超同齡人的聰慧,常常坐在庭院的老槐樹下,捧著一卷古籍,一讀就是一整天。
他的眼睛如同夜空中最明亮的星子,總能在字裡行間捕捉到常人難以察覺的精妙之處。
每當家中長輩們談論起天下大勢,年幼的法正也會忍不住插上幾句,其見解之獨到,常常讓在場的長輩們驚訝不已。
然而,命運的軌跡卻並未如法正所期望的那般順遂。
建安初年,中原大地遭遇前所未有的饑荒,餓殍遍野,哀鴻滿地。
法正與好友孟達為求生存,不得不背井離鄉,輾轉來到蜀地,投靠益州牧劉璋。
原以為在這片相對安定的土地上,自己的才華能夠得到施展,可現實卻給了他沉重的一擊。
劉璋治下的益州,表麵上看似平靜祥和,實則暗流湧動。
劉璋生性懦弱,缺乏雄才大略,在用人方麵更是目光短淺。
法正雖憑借出眾的才學被授予新都縣令一職,但這個職位對於胸懷大誌的他來說,不過是大材小用。
每日處理著瑣碎的政務,看著縣中的百姓在繁重的賦稅下艱難求生,法正心中滿是無奈與不甘。
後來,他雖被調任軍議校尉,但依舊無法進入益州的權力核心,始終得不到劉璋的重用。
在益州的日子裡,法正不僅事業受挫,還飽受他人的誹謗與排擠。
州邑中的一些權貴,嫉妒他的才華,時常在劉璋麵前說他的壞話。
法正的書房裡,常常堆滿了來自各方的詆毀書信,每當夜深人靜,他獨坐案前,看著跳動的燭火,心中滿是苦悶。
“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他常常對著空蕩蕩的書房,發出這樣的感慨,聲音中充滿了無儘的淒涼。
直到建安十三年,命運的轉機悄然降臨。
這一年,張鬆出使曹操歸來,親眼目睹了曹操的傲慢無禮,心中對曹操失望至極。
回到益州後,他力勸劉璋與曹操斷絕來往,轉而與當時在荊州逐漸崛起的劉備交好。
劉璋猶豫不決,詢問應該派遣何人出使劉備。
張鬆腦海中第一個浮現的便是法正,他深知法正有大才,若能借此機會讓法正施展才華,或許能改變益州的命運。
法正接到出使的命令時,心中五味雜陳。
他一方麵對此次出使充滿期待,渴望能借此機會遇見明主;另一方麵,又擔心這隻是一場徒勞。
當他踏入劉備的營帳,第一眼看到劉備時,心中不由得一震。
劉備眼神中的真誠與堅毅,與劉璋的懦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劉備以極高的禮遇接待了法正,與他徹夜長談,從天下局勢談到治國安邦之策。
法正被劉備的雄才大略所折服,心中暗自下定決心,若劉備真有入主益州之意,自己願傾儘全力輔佐。
回到益州後,法正與張鬆一拍即合,兩人密謀協規,決定暗中擁戴劉備為主。
建安十六年,劉璋聽聞曹操欲遣司隸校尉鐘繇征討張魯,心中惶恐不安,擔心曹操得漢中後會順勢兼並益州。
張鬆趁機再次勸說劉璋迎接劉備入蜀,討伐張魯。
法正被任命為使者,與孟達各率兩千人出使劉備,迎請劉備入蜀。
在劉備的營帳中,法正神情激昂地獻策道:“明公乃命世英才,而劉璋暗弱,不具明主之能。今有張鬆為內應,若明公能把握時機,奪取益州,以益州之富庶,天府之險阻,成就大業,易如反掌。益州沃野千裡,民殷國富,進可逐鹿中原,退可據險自守,此乃天賜良機,萬不可錯過。”
劉備聽後,眼中光芒大盛,當即決定率軍入蜀。
在劉備奪取益州的過程中,法正始終是劉備身邊最得力的謀士。
他對益州的地理環境、人文風俗了如指掌,常常能根據實際情況,為劉備製定出最佳的戰略。
建安十九年,劉備進軍圍困成都,此時發生了一件意外之事。
劉璋的蜀郡太守許靖企圖越城投降,事情敗露後,因益州即將被攻陷,劉璋並未處決許靖。
許靖在益州是資曆最老、聲望最大的名儒,劉備因許靖背主之事而對他十分看不起,打算不予任用。
法正卻敏銳地察覺到許靖的價值,他向劉備進諫道:“主公,許靖雖有背主之過,但他在益州聲望極高。若主公能誠懇待他,以禮相待,必能利用他的影響力感化益州那些對主公有敵意的人。此舉可彰顯主公禮賢下士之德,收攬人心,望主公三思。”
劉備沉思良久,最終采納了法正的建議。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事實證明,法正的決策是正確的,許靖後來憑借自己的聲望,為劉備政權在益州的穩定做出了重要貢獻。
在法正波瀾壯闊的政治生涯背後,還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深情愛戀。
那是在劉備入蜀之前,法正還在劉璋麾下任職之時。
一日,法正奉命外出公乾,途經一個邊陲小鎮。
彼時,戰亂的陰霾早已籠罩了這片土地,小鎮上一片蕭條破敗之象。
街道上行人稀少,偶爾能看到幾個衣衫襤褸的百姓,臉上寫滿了絕望與疲憊。
突然,一陣急促的呼救聲打破了小鎮的寂靜。
法正循聲望去,隻見幾個無賴正圍著一個年輕女子,女子麵容姣好,眼神中卻充滿了恐懼和無助。
她的衣衫被扯破,頭發淩亂,正拚命地掙紮著。
法正心中一緊,正義感油然而生,他毫不猶豫地衝上前去,大聲嗬斥道:“住手!光天化日之下,竟敢如此欺淩弱小!”
無賴們見有人敢管閒事,紛紛轉過身來,露出凶狠的表情。“哪來的多管閒事的家夥,識相的就趕緊滾!”
一個無賴惡狠狠地說道。法正毫不畏懼,他身形挺拔,眼神堅定,身上散發著一股威嚴之氣。
“我乃益州軍議校尉法正,爾等若再不收手,休怪我不客氣!”無賴們一聽法正的身份,心中不免有些畏懼,但仍不甘心就此罷手。
雙方僵持不下,就在這時,法正的隨從們聞訊趕來,無賴們見勢不妙,這才罵罵咧咧地離開了。
女子驚魂未定,連忙向法正道謝:“多謝恩公救命之恩,小女子無以為報。”
法正溫和地說道:“姑娘不必客氣,路見不平,自當相助。不知姑娘為何會遭遇這些無賴?”
女子名叫清婉,原本生活在一個幸福的家庭,父母都是本分的手藝人。
然而,戰亂的到來徹底改變了她的命運。
父母在一場兵禍中喪生,她獨自一人四處漂泊,為了生存,不得不以乞討為生。
這一日,她好不容易討到一點食物,卻被無賴們盯上,想要搶走她的食物,還對她意圖不軌。
法正聽後,心中滿是憐憫。
他見清婉孤苦伶仃,無依無靠,便決定幫她一把。
他將清婉安置在小鎮上一個相對安全的地方,還時常派人給她送去食物和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