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清婉還有些拘謹,不敢接受法正的幫助,但在法正的再三勸說下,她才漸漸放下心來。
隨著時間的推移,法正與清婉的接觸越來越多。
法正發現,清婉雖然出身平凡,卻有著一顆溫柔善良的心。
她會在閒暇時,為附近的孩子們講述有趣的故事;會幫助那些同樣孤苦的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而清婉也被法正的才華和善良所吸引,每次法正來看望她,她都會精心準備一些小點心,與法正分享。
兩人在這亂世之中,彼此依靠,相互溫暖,情愫在不知不覺間暗生。
一個月色如水的夜晚,法正與清婉漫步在小鎮的河邊。
河水潺潺流淌,倒映著天上的明月。
法正停下腳步,深情地望著清婉,說道:“清婉,自與你相識,我的心便再也無法平靜。在這亂世之中,你是我唯一的牽掛。我願護你一生周全,不知你可願與我相伴?”
清婉臉頰緋紅,低頭輕聲說道:“正郎,我亦早已傾心於你,願與你生死相隨。”
然而,幸福的時光總是短暫的。
隨著劉備入蜀,法正全身心地投入到輔佐劉備的大業中。
他整日忙於出謀劃策,與劉備商討軍政大事,與清婉相聚的時間越來越少。
但法正心中始終牽掛著清婉,無論多忙,他都會抽出時間給清婉寫信。
信中,他傾訴著對清婉的思念之情,也會與清婉分享自己在輔佐劉備過程中的點點滴滴。
清婉則一直默默支持著法正,她將對法正的思念深埋心中,每日都會在心中為法正祈福。
她深知法正有遠大的抱負,她唯一能做的,就是在背後默默等待,等待著法正功成名就的那一天,兩人能夠長相廝守。
建安二十二年,法正向劉備提出了一個大膽而又極具戰略眼光的計劃——奪取漢中。
他神情嚴肅地對劉備說道:“主公,曹操一舉降伏張魯,卻未繼續進攻益州,反而留下夏侯淵、張合駐守漢中,此中必有緣由,想必是其內部發生動亂。而夏侯淵、張合之才能,不足以守住漢中這一戰略要地。我軍應立即發兵奪取漢中,此乃天賜良機。上,可討伐國賊,尊崇漢室,成就匡扶天下之大業;中,可蠶食雍、涼二州,開拓疆土,壯大我軍勢力;下,可固守要害,憑借漢中的險峻地勢,形成持久防禦之勢,確保益州安全。”
劉備聽後,連連點頭,當即決定率領諸將進攻漢中。
漢中之戰,堪稱一場驚心動魄的生死較量。
雙方在漢中展開了激烈的爭奪,戰事陷入了膠著狀態。
建安二十四年正月,劉備派陳式阻絕馬鳴閣道,卻遭到徐晃的猛烈反擊,陳式所率軍隊損失慘重,被迫撤退。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張飛、馬超等人在與曹洪的交鋒中,也未能占據上風,同樣被曹洪擊退。
而劉備親自率軍攻打由張合防守的廣石,也是久攻不下,士兵們士氣低落。
麵對如此不利的局麵,法正沉著冷靜,他仔細觀察戰場形勢,分析曹軍的布防弱點。
經過深思熟慮,他向劉備獻上一計,建議軍隊出陽平關南渡沔水,在定軍山紮營。
定軍山地勢險要,易守難攻,若能占據此地,便可掌握戰場主動權。
夏侯淵得知劉備在定軍山紮營後,果然坐不住了,親自率軍前來爭奪。
法正站在定軍山的高處,望著遠處曹軍的營帳,眼中閃過一絲寒光。
他對劉備說道:“主公,時機已到,可擊矣!”
劉備立刻派黃忠率領精銳部隊,居高臨下,向曹軍發動突襲。
黃忠老當益壯,身先士卒,在戰場上奮勇殺敵,其勢如猛虎下山,銳不可當。
在黃忠的帶領下,蜀軍士氣大振,一舉突破了曹軍的防線,最終斬殺了夏侯淵。
夏侯淵的戰死,讓曹軍軍心大亂。
曹操得知消息後,勃然大怒,親自率領大軍前來救援。
然而,此時劉備已憑借定軍山的有利地形,做好了充分的防禦準備。
曹操大軍雖來勢洶洶,但卻久攻不下,糧草逐漸短缺,士兵們也疲憊不堪。
無奈之下,曹操隻好下令退兵,漢中之戰以劉備的勝利而告終。
漢中之戰勝利後,劉備在眾人的擁戴下,進位漢中王。
法正因功被任命為尚書令、護軍將軍,成為劉備麾下舉足輕重的人物。
然而,就在法正事業如日中天的時候,一個噩耗如同晴天霹靂,擊碎了他所有的喜悅。
一天,法正正在處理政務,突然收到一封來自清婉的信。
信中字跡潦草,清婉在信中說自己生病了,身體十分不適。
法正心中頓時慌亂起來,他立刻向劉備告假,快馬加鞭地趕回清婉身邊。
當他看到清婉躺在床上,麵色蒼白,虛弱不堪的模樣時,心中猶如刀絞一般疼痛。
法正守在清婉的床邊,日夜不離。
他親自為清婉煎藥,小心翼翼地喂她喝下;他會在清婉疼痛難忍時,輕輕握住她的手,給予她力量;他會在夜深人靜時,為清婉講述他們曾經的美好回憶,希望能減輕她的痛苦。
然而,清婉的病情卻越來越嚴重,儘管名醫們竭儘全力診治,卻依舊無法挽回她的生命。
那是一個陰雨綿綿的日子,天空仿佛也在為清婉的離去而哭泣。
清婉在法正的懷中,用儘最後一絲力氣,說道:“正郎,今生能遇見你,是我最大的幸運……不要為我難過……”話未說完,她的手便無力地垂下,永遠地閉上了眼睛。
法正抱著清婉的屍體,悲痛欲絕,放聲大哭。
他的哭聲在房間裡回蕩,淚水打濕了清婉的衣襟,可清婉卻再也無法回應他了。
法正為清婉舉辦了一場隆重的葬禮,將她安葬在一處風景秀麗的山坡上,周圍種滿了清婉生前最愛的花朵。
此後,每當閒暇之時,法正都會來到清婉的墓前,一坐就是一整天。
他會對著墓碑訴說著自己的思念,訴說著這些年來的經曆。
他的身邊,時常會有清風拂過,帶著花朵的芬芳,仿佛清婉從未離去。
建安二十五年,多年的操勞讓法正的身體每況愈下。
他常常感到頭暈目眩,胸口疼痛難忍,但他依舊堅持處理政務,為劉備出謀劃策。
在他彌留之際,他的眼前不斷浮現出清婉的身影。
恍惚間,他仿佛又回到了那個小鎮,看到清婉對著他微笑,溫柔地向他招手。
法正嘴角露出一絲微笑,喃喃自語道:“清婉,我來了,我們終於可以在一起了……”說完,他緩緩閉上了眼睛,年僅四十五歲。
法正的一生,是傳奇的一生。
他以卓越的智謀,在三國亂世中輔佐劉備成就大業,成為了名垂青史的謀士。
而他與清婉之間的愛情,雖然沒有轟轟烈烈的誓言,也沒有花前月下的浪漫,但卻充滿了真摯與堅守。
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他們的愛情如同暗夜中的一盞明燈,照亮了彼此的生命,也為這亂世增添了一抹溫暖而動人的色彩,永遠被後人傳頌。
喜歡中國古代名人傳請大家收藏:()中國古代名人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