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屈辱的是,黃祖的部將常常當眾羞辱他“賊性難改”。
有一次,他押運糧草途中遭遇山賊,奮力擊退敵人,保全了糧草,卻連一句嘉獎都沒得到。
直到某次曹軍來犯,甘寧率船隊奇襲敵後,斬首數百,才被勉強封了個代理校尉。
但即便如此,黃祖依然對他心存戒備,重要軍務從不與他商議。
那是個悶熱的夏夜,蟬鳴聒噪。蘇飛提著一壇烈酒,踹開甘寧的房門。
酒壇重重砸在案上,濺出的米酒在燭火下泛著琥珀色的光。
“興霸,你我在此空耗光陰,不如投江東孫權!”蘇飛壓低聲音,“聽說孫將軍禮賢下士,連降將太史慈都能重用。”
甘寧望著窗外的月光,想起孫權破皖城時的勇猛,征黃祖時的果決,還有他廣納賢才的種種傳聞。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第二日,他便帶著心腹連夜南下。當他在柴桑見到孫權時,春日的桃花正落滿議事廳的石階。
孫權身著一襲青衫,親自迎出大門,笑容爽朗:“久聞興霸之名,如雷貫耳。”
建安十三年,赤壁之戰爆發。江麵戰船林立,戰鼓震天。
周瑜製定火攻之計,甘寧奉命率百騎夜襲曹營。
三更時分,江麵上霧氣彌漫,伸手不見五指。
甘寧讓部下在馬尾係上銅鈴,每人帶兩束火把。
當戰船悄悄靠近曹營,他一聲令下,火把齊燃,銅鈴驟響,馬蹄聲與喊殺聲混作一團。
曹軍以為東吳大軍來犯,慌亂中自相踐踏,營寨內火光衝天。
甘寧帶著百人毫發無損地撤回營地,將曹軍的軍旗插在孫權帳前。
孫權撫掌大笑:“孟德有張遼,我有甘興霸,足相敵也!”
當夜,孫權賜他米酒百斛,錦緞千匹,軍中從此稱他“錦帆虎臣”。
此後數年,甘寧隨孫權南征北戰。在皖城之戰中,他身先士卒,手持鐵鏈,攀著雲梯第一個登上城頭。
在夷陵保衛戰中,麵對數倍於己的敵軍,他沉著指揮,用連環鎖破了敵軍的攻城器械。
在合肥之戰時,他拚死護衛孫權突圍,鐵鏈揮舞間,敵軍血肉橫飛。
濡須口的戰鼓再次響起時,甘寧已過不惑之年。
江風吹過他斑駁的鎧甲,掀起幾縷灰白的發絲。
他望著對岸的魏軍,忽然覺得那些旌旗鎧甲都變得模糊。
這些年轉戰江東,從皖城到夷陵,從合肥到西陵,他見過太多年輕的麵孔倒在血泊裡,聽過太多臨終前的悲號。
曾經與他並肩作戰的兄弟,如今大多埋骨他鄉。
“將軍,敵軍的投石機已經架好了!”親兵的呼喊將他拉回現實。
甘寧甩了甩鎖鏈,金屬撞擊聲清脆如裂帛。
他躍上船頭,大聲下令:“放火箭,燒他們的戰船!”
漫天箭雨落下時,甘寧忽然想起小時候在巴郡江邊,那些追逐著船帆飛翔的白鷺,想起母親溫柔的笑容,想起初為錦帆賊時的意氣風發。
他握緊鐵鏈,帶著將士們衝向敵陣。江水在船底翻湧,戰船破浪前行,仿佛又回到了那個少年時代,帶著錦帆船隊,向著未知的遠方,無畏地迎接挑戰。
後來的史書上,隻簡單記載著“甘寧卒於吳”。
但在江東的民間傳說裡,每當月夜,長江上總會出現一艘掛著錦繡船帆的戰船,船頭立著個係紅巾的將軍,腰間的鐵鏈在月光下泛著冷光。
老人們說,那是錦帆虎臣的英魂,仍在守護著這片他熱愛的江水,守護著江東的安寧。
每當漁民在江上遇到風浪,隻要呼喊“甘將軍保佑”,風浪便會平息。
這個傳說,一代又一代地流傳下去,成為長江上永遠不滅的傳奇。
喜歡中國古代名人傳請大家收藏:()中國古代名人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