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聽得入神,直到燭火漸熄才回過神來。
當即拜魯肅為讚軍校尉,命其輔佐周瑜操練水軍。
當夜,魯肅站在建業城頭,望著長江上的點點漁火。
江風送來遠處的更鼓聲,他輕撫佩劍,低聲吟誦:\"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建安二十年,荊州的局勢劍拔弩張。關羽的三萬精兵陳兵益陽,而魯肅帳下僅有萬餘將士。
當部將們建議修築工事時,魯肅卻解下佩劍,換上素色長衫:\"孫劉聯盟若破,曹魏必乘虛而入。\"
談判那日,江霧濃重如墨。
關羽按劍而立,身後五百校刀手殺氣騰騰。
魯肅卻毫無懼色,迎著刀鋒上前三步:\"當初劉豫州兵敗長阪,無立錐之地,是我主借荊州容身。如今西川已得,為何還據而不還?\"
話音未落,關羽帳下武將拍案而起,寒光閃閃的長劍直指魯肅咽喉。
魯肅猛然轉身,目光如電:\"此乃國家大事,爾等豈敢放肆!\"
他的聲音如洪鐘般響徹營帳,連關羽都微微一怔。
魯肅緩步走到關羽麵前,語氣轉為沉痛:\"昔年先帝蒙塵,將軍與劉豫州歃血為盟,共討國賊。如今大業未竟,卻要自相殘殺,如何對得起天下百姓?\"
關羽沉默良久,撫須歎道:\"子敬所言極是。然荊州乃軍事要衝,關乎我軍命脈。\"
魯肅立即接話:\"可將荊州一分為三,江夏、長沙、桂陽歸東吳,南郡、武陵、零陵屬西蜀。如此,既能保聯盟,又可共抗曹操。\"
江風掀起魯肅的衣袍,露出內裡浸透冷汗的中衣。
但正是這場驚心動魄的對峙,暫時維係住了脆弱的聯盟。
當夜,關羽望著魯肅遠去的背影,對周倉歎道:\"魯子敬真乃江東奇士。\"
而魯肅回到營帳,望著地圖上荊州的標記,在竹簡上寫下:\"聯盟如履薄冰,需時時警惕,處處周全。\"
建安二十二年春,巴丘的木棉花開得格外絢爛。
魯肅卻躺在病榻上,咳嗽聲震得帳幔輕顫。
他仍握著未完成的《江東軍備策》,反複叮囑呂蒙:\"孫劉聯盟不可廢,曹操才是心腹大患......\"
窗外,木棉花瓣隨風飄落,有幾片落在他蒼白的枕邊。
孫權親臨吊唁時,望著魯肅書房牆上懸掛的《長江戰略圖》,突然想起初見時那個氣吞山河的青年。
圖上密密麻麻的標記,是魯肅半生心血——從濡須塢的布防到沔水流域的屯田,每一處都藏著未竟的抱負。
孫權撫摸著圖上褪色的朱砂,淚水滴在\"天下一統\"四字之上。
百年後,江州百姓仍記得那位布衣素袍的謀士。
他沒有周瑜的瀟灑,也無諸葛亮的傳奇,卻以最務實的智慧,為江東撐起二十年太平。
每當長江泛起薄霧,老人們總會指著對岸說:\"當年魯子敬單刀赴會,就是從那裡走來......\"
江水嗚咽,似在訴說那個以赤誠之心丈量亂世的身影,永遠定格在了曆史的長河之中。
在魯肅去世後的許多個夜晚,建業城頭的守夜人仍能看見,有一道身影在月光下徘徊,時而凝視長江,時而展開地圖,仿佛那個心懷天下的謀士從未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