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隻有千餘兵卒,卻帶著破釜沉舟的決心。
船至江心,忽有白浪拍擊船舷,部將程普擔憂天象不祥,孫策卻大笑:\"此乃大江為我壯行!\"
上岸後,他親自擂鼓,士卒們見主將身先士卒,頓時士氣大振。
攻打秣陵時,孫策被流矢射中大腿。
他命人將自己抬到陣前,忍著劇痛高呼:\"賊軍已露敗象,誰先破城,賞百金!\"
將士們見主將重傷仍如此勇猛,無不以一當十。
當城門轟然洞開的那一刻,鮮血浸透了孫策的戰袍,卻澆不滅他眼中的灼灼火光。
建安元年,吳郡太守許貢暗中上書朝廷:\"孫策驍勇,若放任其發展,必成大患。\"
這份密信落入孫策手中後,他冷笑一聲,下令將許貢絞殺。
此事卻埋下了致命隱患,三個許貢門客藏於丹徒山中,日夜打磨淬毒短箭,等待複仇時機。
此時的孫策已橫掃江東,連曹操都感歎:\"猘兒難與爭鋒也!\"
他在江東推行新政,設立學宮,減免賦稅。
每當巡視郡縣,總有百姓簞食壺漿相迎。
張昭曾憂慮地說:\"主公威名太盛,恐遭人忌恨。\"
孫策卻拍著他的肩膀:\"子布不必憂心,我若怕這些,何談平定天下?\"
建安五年春,官渡之戰一觸即發。
孫策召集眾將商議奇襲許都,奪回獻帝。
他在軍事會議上展開地圖,手指如鷹爪般劃過中原:\"曹操主力儘在河北,許都空虛,此乃天賜良機!\"
然而,他的計劃卻被許貢舊部泄露,一場危機正在逼近。
四月的丹徒山,杜鵑花開得如血。
孫策追逐白鹿深入山林,全然不知殺機四伏。
當三支毒箭破空而來時,他本能地揮劍格擋,卻仍有一箭擦過右頰。
劇痛中,他望見三名刺客從樹影中躍出,怒喝一聲挺槍刺去。
雖然侍衛及時趕到斬殺刺客,但箭上的劇毒已滲入五臟六腑。
病榻前,孫策將印綬鄭重交到孫權手中:\"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陳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儘其心,以保江東,我不如卿。\"
他又喚來周瑜,氣若遊絲卻字字千鈞:\"公瑾,仲謀年幼,江東基業就托付給你二人了。\"
窗外細雨綿綿,二十六歲的江東小霸王闔上雙眼。
他沒能實現奇襲許都的壯舉,卻為東吳政權奠定了堅實根基。
孫權登基後,追諡兄長為長沙桓王,而民間始終記得那個鮮衣怒馬、縱橫江東的少年英雄。
孫策的一生,如流星劃過漢末的夜空,雖短暫卻璀璨奪目。
他用熱血與豪情,在亂世中闖出一片天地,留下的不僅是江東六郡的基業,更是一段千古傳頌的傳奇。
他的故事,至今仍在長江兩岸的漁歌樵唱中回響,激勵著後人在逆境中奮起,追逐屬於自己的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