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諸葛恪_中國古代名人傳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216章 諸葛恪(1 / 2)

建興元年的建業城籠罩在早春的薄霧裡,宛如一幅未乾的水墨長卷。

朱雀橋上行人往來如織,木屐踏在青石板上發出細碎聲響,與秦淮河畔的槳聲、商販的吆喝聲交織成獨特的市井樂章。

諸葛恪倚在朱漆馬車的車轅上,指尖無意識地摩挲著腰間玄鐵劍的劍柄,望著對岸太初宮飛簷下隨風搖曳的銅鈴,心中泛起一絲難以名狀的緊張與期待。

這是他第一次以撫越將軍身份入朝,年方弱冠的少年將領,已憑借平定丹陽山越的功績名震江東。

馬車緩緩前行,車輪碾過積水,濺起晶瑩的水花。

\"叔父說今日朝堂必有風波。\"諸葛恪輕聲呢喃,掌心在《孫子兵法》的竹簡上微微沁汗。

身旁的親衛阿虎聞言憨厚地笑了,露出一口白牙:\"將軍連山越十萬蠻兵都不懼,還怕這文官的唇槍舌劍?\"

他的聲音粗獷而有力,帶著沙場征戰的豪邁。

諸葛恪微微搖頭,目光深邃而凝重:\"阿虎,朝堂之上,刀光劍影雖無形,卻比真正的戰場更危險。\"

太極殿內,沉香嫋嫋。

孫權斜倚在龍榻上,冕旒下的鬢角已染上白發,歲月的痕跡在這位江東霸主的臉上清晰可見。

當諸葛恪捧著捷報緩步上前時,老皇帝渾濁的眼睛突然亮起,仿佛枯井中重新燃起的火苗:\"丹陽四郡山越頑抗三代,你竟能三月破之,說說,用了什麼奇謀?\"

\"以糧誘之,以兵困之。\"諸葛恪挺直脊背,聲音清朗如擊玉磬,\"山越人倚仗天險自給自足,臣封鎖要道,斷其鹽鐵,再於山穀設伏,待其饑疲,不戰自潰。\"

他注意到孫權身後,步騭、張昭等老臣皺起了眉頭。

這些跟隨孫氏多年的重臣,對這個年少得誌的後輩顯然心懷戒備——這少年將領鋒芒太盛,怕是要遭人忌恨。

退朝後,叔父諸葛瑾在宮門外攔住他。這位素來沉穩持重的大將軍,此刻眼神中滿是憂慮:\"恪兒,陛下雖喜你戰功,卻不喜你鋒芒畢露。今日你當眾駁斥張昭"窮兵黷武"之說,已結下仇怨。\"

諸葛恪望著宮牆間掠過的飛鳥,嘴角揚起自信的弧度:\"叔父,亂世當以霹靂手段立威,若事事瞻前顧後,江東何時能成大業?\"

他的話語擲地有聲,帶著年輕人特有的熱血與豪情。

當夜,建業城下起春雨。

雨點敲打著青瓦,發出淅淅瀝瀝的聲響。

諸葛恪在書房展開輿圖,燭光將他的影子投在《江東形勝圖》上,忽明忽暗。

當指尖劃過長江北岸的壽春時,他突然想起父親臨終前的遺言:\"恪兒,諸葛家世代忠良,但鋒芒過盛,恐非吉兆...\"

窗外驚雷炸響,雨水順著屋簷如簾幕般垂下,他提筆在絹帛上疾書:\"大丈夫生於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

墨跡未乾,便被窗外飄入的雨水暈染,仿佛預示著未來的命運。

神鳳元年的仲秋,建業城籠罩在一片縞素之中。

梧桐葉紛紛飄落,宛如哀悼的紙錢。

諸葛恪跪在太初宮靈前,望著孫權遺詔上\"以恪為太傅,總領國事\"的朱批,心中翻湧著複雜的情緒。

十二歲入宮伴讀的幼主孫亮如今已能獨當一麵,卻在靈堂哭得梨花帶雨,淚水打濕了素服的衣襟。

\"太傅,魏國趁陛下新喪,欲犯東興堤。\"衛將軍滕胤匆匆入內,手中羽書還帶著邊關的寒氣。

羽書的邊緣被汗水浸濕,顯見是一路快馬加鞭送來。

諸葛恪霍然起身,孝衣下擺掃落燭台,火苗在青磚上跳躍,旋即被踩滅:\"來得正好!先帝在時,總說朕等偏安江東,今日便讓魏人看看,江東兒郎的劍鋒!\"

他的眼中燃燒著熊熊鬥誌,仿佛要將所有的悲憤都化作力量。

東興堤之戰的雪夜,天地間一片蒼茫。

諸葛恪站在中軍大帳前,任風雪拍打在臉上。

魏軍七萬人馬分三路來襲,而他手中隻有三千精銳。

帳內,老將丁奉攥著虎符,聲音因焦急而顫抖:\"太傅,敵眾我寡,當固守待援!\"

帳外寒風呼嘯,吹得牛皮帳篷簌簌作響。

\"固守隻能示弱!\"諸葛恪猛地扯開披風,露出內裡銀甲,寒光閃爍,

\"傳令丁將軍,率三千死士從山徑突襲!\"他抓起案上地圖,在濡須口重重一點,


最新小说: 開局投資落魄師尊,萬倍返還鴻蒙經 係統通萬界,我媽的小賣部被搶空 綁定扶持,開局暴擊十萬倍 高武:天賦差?我直接氪金加點 重生帶引擎 吳恩達的咒語 心聲泄露之後 闖靈山,踏淩霄,我為西遊第一仙! 我在修仙界搞關係 搬空養父母家,七零真千金養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