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踏過積雪的聲音在夜色裡格外清晰,他握著韁繩的手緊了又緊——父親守護一生的城池,絕不能落入敵手。
晉軍名將羊祜率五萬大軍東進,水陸並進。陸抗卻不急於攻城,反而下令在西陵城外築起長圍。
將領們不解,他隻說:\"西陵城高池深,強攻必損兵折將。我們要圍的不是步闡,而是晉軍的援軍。\"
寒夜裡,陸抗登上了望塔。遠處晉軍的營火星星點點,像貪婪的眼睛。
他想起父親說過的話:\"用兵之道,攻心為上。\"
於是命人在長圍上豎起告示牌,寫明東吳優待降將的政策,又讓被俘的晉軍士兵帶家書回去。
這些攻心之計,漸漸瓦解了晉軍的士氣。
當羊祜的水軍試圖突破長圍時,陸抗早已在江麵上布下鐵索橫江。
火船順著風勢衝向晉軍艦隊,烈焰映紅了半邊天。
陸抗站在指揮船上,看著晉軍戰船在火海中掙紮,耳邊似乎又響起父親的聲音:\"西陵的江水,是我們最好的盟友。\"
平叛後的西陵城滿目瘡痍,陸抗卻在此時收到了羊祜送來的禮物——幾壇美酒,還有一封言辭懇切的信。
信中說:\"將軍用兵如神,令人敬佩。雖各為其主,然英雄相惜。\"
陸抗望著信箋,陷入沉思。
羊祜是晉軍名將,也是難得的君子。
兩人雖在戰場上針鋒相對,私下卻保持著微妙的默契。
陸抗會將繳獲的晉軍戰馬養肥後送還,羊祜則會在邊境打獵時,將越過邊界的獵物送回東吳。
一日,羊祜染病,陸抗派人送去湯藥。
左右勸阻,他卻說:\"羊公乃信義之人,豈會加害於我?\"
果然,羊祜毫不懷疑地服下湯藥,並回信致謝。
這種超越陣營的君子之交,在烽火連天的三國時代,顯得格外珍貴。
天紀三年的西陵城,陸抗已重病纏身。
他躺在榻上,仍在修改著防禦部署圖。
窗外傳來長江的濤聲,仿佛在為這位名將奏響挽歌。
此時的東吳,朝政腐敗,國力衰微,而晉軍的威脅卻與日俱增。
臨終前,陸抗上書吳主孫皓:\"西陵、建平,國之藩表,既處下流,受敵二境。若敵泛舟順流,舳艫千裡,星奔電邁,俄然行至,非可恃援他部以救倒懸也。此乃社稷安危之機,非徒封疆侵陵小害也。\"字字泣血,卻未能喚醒沉迷酒色的君主。
陸抗死後,晉軍終於發動滅吳之戰。
當王濬的樓船從上遊順流而下時,東吳防線迅速崩潰。
而西陵城,這座陸氏父子守護一生的城池,最終還是落入敵手。
但陸抗留下的防禦體係,仍讓晉軍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多年後,有人在西陵故地發現了一塊殘破的石碑,上麵刻著\"陸\"字。
當地人說,這是陸抗當年修築工事時留下的標記。
每當夜深人靜,長江邊似乎還能聽見金戈鐵馬的聲音,看見一位將軍在城樓上凝望北方,眼神裡滿是對家國的眷戀與堅守。
陸抗的一生,如同長江之水,雖未能改變東吳覆滅的命運,卻以自己的忠誠與智慧,在曆史長河中留下了璀璨的篇章。
他不僅是一位傑出的將領,更是一麵鏡子,照見了亂世中人性的光輝與堅守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