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潘淑_中國古代名人傳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231章 潘淑(2 / 2)

她沒有聲張此事,隻是在孫權來看她時,狀似無意地提起太子最近行事有些急躁。

孫權本就對孫和與魯王孫霸的儲位之爭感到厭煩,聽了潘淑的話,心中對孫和又多了幾分不滿。

赤烏四年,孫權大病一場,臥床不起。

太子孫和趁機拉攏朝臣,甚至私闖後宮探望孫權的病情,引起了孫權的猜忌。

潘淑抓住這個機會,讓心腹太監在孫權耳邊吹風,說太子急於上位,恐有不臣之心。

病中的孫權本就多疑,聽了這些話,更是怒不可遏。

他下令將孫和軟禁起來,徹查其黨羽。

一時間,朝堂上下人心惶惶,許多支持太子的大臣都被牽連入獄。

潘淑看著這一切,心中沒有絲毫波瀾,她知道,這是保護孫亮必須付出的代價。

赤烏五年,皇後步氏病逝。

後宮無主,誰能成為新的皇後,成了朝野關注的焦點。潘淑知道,她的機會來了。

步皇後的葬禮剛過,朝堂上便圍繞著皇後人選爭論起來。

丞相陸遜主張立袁夫人為後,理由是她出身名門,德行兼備;而驃騎將軍朱據則支持恢複徐夫人的後位,認為發妻複位合乎禮法。

潘淑坐在窗前,聽著侍女彙報朝堂的動向,指尖在棋盤上輕輕敲擊。

她知道,無論是袁夫人還是徐夫人,都不是她的對手。

袁夫人雖賢,卻無子嗣;徐夫人雖有長子孫登已逝),卻與孫權早已情斷義絕。

真正讓她忌憚的,是那些反對立她為後的老臣。

\"陸遜在奏折裡說,貴妃出身寒微,恐難母儀天下。\"侍女低聲說,語氣裡帶著不平。

潘淑笑了笑,拿起一枚白子落在棋盤上:\"出身寒微又如何?漢高祖的皇後呂雉,不也是農家女嗎?\"

她頓了頓,又說,\"你去告訴中書令孫弘,就說我想在宮中設壇,為陛下祈福。\"

孫弘是孫權晚年寵信的大臣,為人奸佞,卻很會揣摩帝王心思。

潘淑知道,此人雖不可靠,卻是對付陸遜等人的利器。

設壇祈福那天,潘淑穿著素色道袍,跪在蒲團上誦經,孫亮則乖巧地坐在她身邊。

孫權來看她時,見母子二人神色虔誠,心中十分感動。

潘淑趁機說:\"陛下春秋已高,當保重龍體。臣妾願每日在此誦經,祈求上天保佑陛下福壽安康。\"

孫權握住她的手,那雙手因常年抄寫經文而有些粗糙,卻讓他感到踏實。\"有你在,孤便安心。\"

自那以後,潘淑時常在孫權麵前提起孫亮的聰慧,說他小小年紀便懂得體恤下人,有仁君之相。

她從不直接攻擊太子孫和,卻總在不經意間透露孫和與朝臣過從甚密,恐有結黨營私之嫌。

赤烏七年,太子孫和因祭祀太廟時拜訪嶽父張休,被孫權認定為\"私通外戚\",廢為南陽王。

魯王孫霸因覬覦儲位,被賜死。

儲位之爭終於塵埃落定,年幼的孫亮被立為太子。

孫亮成為太子後,立潘淑為後的呼聲越來越高。

可陸遜等老臣仍在反對,認為潘淑\"心機深沉,恐亂後宮\"。

潘淑知道,該是時候除去這塊絆腳石了。

她讓人搜集了陸遜與廢太子孫和往來的書信,雖無實質內容,卻足以引人遐想。

她讓人搜集了陸遜與廢太子孫和往來的書信,雖無實質內容,卻足以引人遐想。

她將書信交給孫弘,讓他在孫權麵前\"無意\"中提及。

孫權本就對陸遜乾預儲位之事心存不滿,見了書信後更是震怒,當即下令斥責陸遜。

年邁的陸遜不堪受辱,不久後便病逝了。

消息傳來時,潘淑正在給孫亮講故事,她隻是頓了頓,便繼續柔聲說道:\"從前有隻老鷹,總覺得小獅子威脅到了它的地位,結果被獵人一箭射穿了翅膀...\"

赤烏十四年,潘淑終於被冊封為皇後。

冊封大典那天,她穿著繁複的鳳袍,一步步走上祭天的高台,身後是垂首侍立的百官。

陽光灑在她的鳳冠上,熠熠生輝,她忽然想起多年前在烏程縣搗衣的那個午後,那時的她,從未想過自己能站到這樣的高度。

成為皇後的潘淑,開始著手整頓後宮。

她廢除了許多嚴苛的規矩,減輕了宮人的勞役,贏得了後宮上下的擁戴。

同時,她也沒有忘記培養自己的勢力,將兄長潘據提拔為衛將軍,掌管宮中禁軍,確保孫亮的安全。

孫權看著潘淑把後宮打理得井井有條,對她更加信任。

有時甚至會讓她批閱一些不重要的奏折,潘淑總能提出一些中肯的建議,讓孫權刮目相看。

可潘淑的權勢也引起了一些大臣的警惕。

太傅諸葛恪便曾多次在孫權麵前進言,說皇後不宜乾政。

潘淑知道後,並沒有生氣,反而主動向孫權請辭,說自己隻想安心教導太子,輔佐陛下。

孫權見她如此識大體,對她更加寵愛。

赤烏十六年,孫權的身體越來越差,已經無法處理朝政。

潘淑開始代理一些政務,她處事公正,賞罰分明,贏得了許多大臣的支持。

可也有人說她\"專權跋扈\",甚至編造謠言說她想效仿呂雉,臨朝稱製。

潘淑對此並非不知,隻是她已無暇顧及。

她知道,孫權的時間不多了,她必須在有限的時間裡,為孫亮鋪好一條平坦的路。

太元元年,孫權病重,臥病在床。

朝政大權漸漸落到了孫弘和諸葛恪手中。

潘淑看著病榻上形容枯槁的丈夫,心中明白,一旦孫權駕崩,年幼的孫亮恐怕難以駕馭這些權臣。

她開始頻繁地召見外戚,商議輔佐孫亮的事宜。

兄長潘據雖掌管禁軍,卻性情溫吞,難堪大任;族中子弟多是文弱書生,缺乏曆練。潘淑思來想去,決定效仿西漢的呂雉,在必要時垂簾聽政,卻忘了呂雉的結局是滿門抄斬。

宮中漸漸有了流言,說皇後想效仿呂霍之事,禍亂吳國。

潘淑對此並非不知,隻是她已無路可退。

孫亮是她唯一的希望,為了兒子,她必須牢牢抓住權力。

她開始清洗後宮中反對自己的勢力,連一向與世無爭的袁夫人也被她遷出了正宮,安置在偏僻的靜心苑。

有宮人勸她:\"袁夫人素來與人為善,何必趕儘殺絕?\"

潘淑隻是淡淡道:\"宮牆之內,沒有"素來"二字,今日的善,或許就是明日的刀。\"

孫權偶爾清醒時,會看著潘淑忙碌的身影,眼神複雜。

他想起初遇時那個在梅樹下眼神清亮的少女,不知從何時起,她的眼中多了那麼多算計與憂慮。

他想勸她,卻已無力開口。

一日,他拉著潘淑的手,氣若遊絲地說:\"淑兒,孤...對不起你...\"

潘淑的眼淚瞬間湧了上來,她知道,帝王的歉意,從來都輕飄飄的,卻也重得能壓垮人的一生。

太元二年正月,孫權的病情愈發嚴重,已經到了彌留之際。

潘淑衣不解帶地守在病榻前,親自為他喂藥擦身,昔日光滑的手背上布滿了凍瘡。

孫亮依偎在她身邊,看著父親蒼老的麵容,小聲問:\"母後,父皇會好起來嗎?\"

潘淑撫摸著兒子的頭,強忍著淚水:\"會的,父皇還要看著亮兒成為一代明君呢。\"

可她心裡清楚,孫權的大限已至。

她連夜召來中書令孫弘,商議草擬遺詔之事。

她想在遺詔中加入\"皇後輔政\"的條款,卻遭到了孫弘的反對:\"陛下早已定下諸葛恪為輔政大臣,此事恐難更改。\"潘淑冷冷地看著他:\"

孫大人是忘了,是誰幫你坐穩了中書令的位置?\"孫弘臉色一白,終究還是答應了。

然而,潘淑的計劃並沒有得逞。

諸葛恪早已察覺到她的意圖,暗中聯合了幾位老臣,準備在孫權駕崩後,立即擁立孫亮即位,架空潘淑的權力。

他們甚至買通了潘淑身邊的幾個宮女,監視她的一舉一動。

神鳳元年的初春,潘淑在照料孫權時不慎染了風寒。

病中的她依舊強撐著處理事務,直到深夜才在鳳榻上睡去。

幾個曾被她責罰過的宮女見她病重,又聽聞孫權時日無多,便起了歹心。

她們記得諸葛恪的囑咐:\"皇後若在,你們永無出頭之日。\"

夜深人靜時,宮女們悄悄溜進鳳帳,用浸了迷藥的手帕捂住潘淑的口鼻。

潘淑從夢中驚醒,掙紮著想要呼救,卻發不出任何聲音。

她看著眼前這些熟悉的麵孔,眼中充滿了難以置信。

她想起自己剛入織室時,也曾被老宮女欺負;想起成為夫人後,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想起孫亮稚嫩的臉龐...

最終,她的眼神漸漸渙散,像一盞燃儘的油燈,徹底熄滅了。

這位在吳宮爭鬥中步步為營的皇後,最終沒能熬過那個寒冷的夜晚,年僅三十歲。

潘淑死後三日,孫權駕崩。

年幼的孫亮即位,太傅諸葛恪輔政。

諸葛恪以\"皇後暴斃,恐有冤情\"為由,徹查後宮,將那幾個宮女處死,卻對外宣稱皇後是病逝的。

沒有人知道,這場看似公正的審判,其實是一場精心策劃的掩蓋。

孫亮即位後,追諡潘淑為\"大皇後\",與孫權合葬於蔣陵。

可這位曾經被寄予厚望的小皇帝,終究沒能守住吳國的江山。

太平三年,孫亮被權臣孫綝廢為會稽王,不久後便病逝了。

多年後,有人在吳宮的廢墟中,發現了一枚殘破的梅花玉佩。

玉佩的背麵刻著一個\"淑\"字,邊緣已被歲月磨得光滑。

誰也不知道,這枚玉佩曾見證過一個江南女子的傳奇一生——從浣衣女到皇後,她在深宮中綻放過,也凋零過,最終像那寒冬的梅花,隻留下一段模糊的傳說,消散在曆史的煙雨中。

而那片曾見證她與孫權初遇的梅林,依舊在每個冬末春初綻放,暗香浮動,仿佛在訴說著那段被遺忘的宮廷往事。

隻是再也沒有人知道,那一年的大雪中,那個眼神清亮的少女,究竟是幸還是不幸。


最新小说: 鬥羅之我的武魂能操控時間 凡人仙途:我能推演功法 穿成惡女,搬空全京揣孕肚去流放 愛在手心裡 重生之我為書狂 奧特曼:宇宙超人,睜開眼睛 三腳貓功夫闖天下 星穹神墟 四合院:老婆何雨水,妻嫂許大茂 重生之千麵影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