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呂範_中國古代名人傳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238章 呂範(2 / 2)

到了丹陽,將領們果然態度冷淡。呂範不慌不忙,當眾念起賬簿:“周校尉去年為救傷員,自掏腰包買了五十副藥;陳都尉把賞賜都分給了部下……”念到一半,忽然話鋒一轉,“至於想私藏糧草的,賬本上也有名字,念出來怕是不好聽。”

將領們麵麵相覷,沒想到自己的一舉一動都被記在賬上,頓時不敢再有異心。呂範趁機道:“主公雖年輕,卻比伯符將軍更重情義。你們若忠心,將來的封賞隻會多不會少。”

丹陽安定後,孫權對呂範愈發倚重,甚至讓他參與軍機要務。

建安十三年,曹操大軍壓境,江東朝堂上主戰主降爭論不休。

呂範站出來,不是說糧草,而是算人心:“曹操遠道而來,水土不服,此其一;北方士兵不習水戰,此其二;荊州降兵心未歸附,此其三。這三樣,都是比糧草更致命的短處。”

他的話堅定了孫權主戰的決心。

赤壁之戰時,呂範雖未親自上陣,卻將糧草調度得滴水不漏,甚至算出周瑜火攻需要多少艘快船、多少捆乾草,被周瑜讚為“軍中活算盤”。

戰後論功行賞,孫權要封呂範為裨將軍,他卻推辭:“我無戰功,不敢受封。不如讓我去治理鄱陽郡,那裡盛產銅礦,若能好好經營,可為江東鑄更多銅錢。”

孫權依了他。

呂範到鄱陽後,不僅整頓銅礦,還修水利、勸農桑,一年之內就讓郡府糧倉堆滿了糧食。

百姓們都說:“呂大人來後,咱們的日子比以前好過多了。”

建安二十年,呂範回建業述職,孫權親自到城門口迎接。

看著呂範鬢邊新增的白發,孫權感慨道:“子衡為江東操勞多年,該歇歇了。”

呂範卻從袖中掏出一本新賬簿,上麵記著江東各地的物產、人口、賦稅:“主公,這是我編的《江東治理策》。如今根基已穩,該考慮長遠之計了。”

夕陽下,兩人並肩走在朱雀大街上,影子被拉得很長。

呂範知道,自己這杆“算盤”,還要為江東算很久很久,算糧草,算人心,也算一個屬於孫權的天下。

黃武元年,孫權稱帝,定都建業。朝堂之上,呂範被封為前將軍,假節鉞,成了為數不多能參與軍政要務的重臣。

此時的他已年近六旬,腰背微駝,卻依舊每日捧著賬簿,隻是上麵記的不再是糧草數目,而是江東的邊防要塞與各國虛實。

“曹魏在合肥增兵五萬,夏侯尚的戰船停在巢湖,看這架勢是想南下。”呂範指著地圖上的標記,聲音雖緩,條理卻清晰,“咱們得在濡須口加派戰船,再從鄱陽調三萬石糧食過去,以防持久戰。”

孫權點頭:“就按你說的辦。隻是濡須口的守將周泰性子急躁,怕是鎮不住場麵。”

“我去。”呂範放下賬簿,“我與周將軍共事多年,他信得過我。”

眾臣都吃了一驚——呂範雖久在軍中,卻極少親自領兵,如今要去前線,實在讓人擔憂。

老將程普勸道:“子衡,你是文官身子,何必去受那風霜之苦?”

“如今是用人之際,哪分什麼文官武將?”呂範笑了笑,“況且我帶了這個。”

他掏出一本小冊子,上麵記著夏侯尚的用兵習慣、曹魏軍隊的糧草周期,甚至連夏侯尚偏愛的戰船型號都寫得清清楚楚,“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

抵達濡須口的當夜,呂範就帶著小冊子登上戰船。周泰見他來了,又驚又喜:“呂大人怎麼親自來了?”

“來給你當賬房先生啊。”呂範打趣道,隨即正色,“你看,夏侯尚的糧草從壽春運來,走水路需五日,咱們隻要在第三日劫了他的糧船,他必退兵。”

周泰依計行事,果然大獲全勝。消息傳回建業,孫權對左右道:“子衡不僅會算糧草,還會算戰局,真是奇才!”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黃武三年,曹丕親率大軍伐吳,兵分三路,來勢洶洶。

江東朝堂上,有人主張退守建業,有人建議求和。

呂範卻在地圖上畫了個圈:“曹丕遠道而來,糧草不濟,咱們隻要守住這幾個關口,拖到冬天,他自然會退。”

他親自坐鎮建業,調度各路兵馬:讓朱桓守濡須,牽製中路敵軍;派全琮襲擾魏軍糧道;自己則帶著船隊在長江中遊巡邏,防止魏軍偷渡。

每日清晨,他都會站在江邊,看著往來的傳令兵,將各地戰報記在賬簿上,再根據戰況調整部署。

一日深夜,探子回報,說魏軍有一支精銳想趁夜從曆陽偷渡。

將領們都主張立刻出兵攔截,呂範卻搖頭:“他們是誘敵之計,主力在後麵等著咱們。傳令下去,讓曆陽守將佯裝不知,等敵軍過半再動手。”

果然,魏軍見曆陽防守鬆懈,便派大軍跟進,結果被吳軍攔腰截斷,死傷慘重。

捷報傳來,周泰歎道:“呂大人坐在帳中,比咱們在前線還清楚敵軍的心思!”

這場仗打了整整半年,直到寒冬來臨,魏軍糧草耗儘,曹丕隻得下令退兵。

班師回朝時,孫權親自為呂範牽馬:“若不是子衡坐鎮,江東危矣!”

呂範卻指著身後的士兵:“勝仗是將士們打的,我不過是算準了時機。”

他頓了頓,“不過我倒算出,曹魏短期內不會再南下,咱們可以趁機發展生產,多囤些糧草。”

此後數年,呂範一麵輔佐孫權治理內政,一麵整頓水軍。

他根據長江各段的水文特點,設計了不同型號的戰船:在水流湍急的地方用輕便的快船,在開闊水域用能載百人的樓船,還在船上安裝了投石機和連弩,讓吳軍水師成了江南的一道堅不可摧的屏障。

嘉禾元年,呂範病重。

孫權親自到府中探望,見他床頭還放著本《江防圖》,上麵用紅筆標著新發現的暗礁和適合駐軍的港灣,不禁淚下:“子衡,你都病成這樣了,還惦記著國事。”

呂範掙紮著坐起來,握住孫權的手:“主公,臣這一生,算過糧草,算過戰局,卻算不清自己的壽數……但臣知道,江東的根基已穩,隻要上下同心,必能長久。”

他從枕下摸出一本賬簿,“這是臣算的江東十年規劃,從農桑到水利,從軍隊到商貿,都寫在上麵了……”

話未說完,呂範便溘然長逝。

孫權捧著那本沉甸甸的賬簿,想起初見時那個穿錦袍的汝南少年,想起他為江東算過的無數筆賬,哽咽道:“子衡走了,誰還能為我算清這天下啊……”

呂範的葬禮上,江東的將士、商戶、百姓都自發前來送行。

有人舉著他編的《農桑要術》,有人捧著他設計的戰船圖紙,還有人帶著他當年記下的賬簿——正是這本賬簿,讓他們的賦稅更加公道,日子越過越好。

多年後,孫權在一次宴會上,看著滿桌的佳肴,忽然對兒子孫亮道:“你知道嗎?當年咱們江東能在亂世中立足,靠的不僅是刀槍,還有呂範的那杆‘算盤’。他算的不是錢,是人心,是江山。”

史官在撰寫《吳書》時,特意為呂範寫下這樣的評語:“範以溫雅,曆輔三世,算無遺策,功濟江東。”而在汝南老家的呂氏族譜裡,記載著呂範常說的一句話:“天下事,如同織錦,需一針一線細細盤算,方能經緯分明,成就華章。”

從汝南少年到江東重臣,呂範用一生的“算計”,為東吳織就了一張安穩的網,網住了糧草,網住了人心,也網住了一個屬於江東的時代。

喜歡中國古代名人傳請大家收藏:()中國古代名人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傳頌之名 重回八零,嬌氣包的幸福生活 快穿:病嬌反派太任性 三歲小福寶:暴躁奶團在線錘鬼 人在現實,但有鼠符咒! 第九十九次心動 華娛2001:叫我導演! 我靠噩夢賺錢 成為女生的我有些孤僻 裴大佬的小嬌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