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公孫瓚_中國古代名人傳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249章 公孫瓚(1 / 2)

在東漢末年的群雄圖譜中,公孫瓚是一個極具矛盾性的人物。

他出身寒微卻憑勇武崛起,北擊塞外異族威震邊陲,南爭中原霸權攪動風雲,最終卻在自己構建的堡壘中走向毀滅。

這位被鮮卑人敬畏地稱為“白馬將軍”的梟雄,其一生如同一顆流星,在漢末的天空中劃出耀眼而短暫的軌跡,留下無儘的曆史唏噓。

公孫瓚的故鄉令支今河北遷安),地處幽州與冀州交界的遼西走廊,是中原王朝抵禦塞外遊牧民族的前沿陣地。

這裡的土地既孕育了燕趙兒女的尚武精神,也見證了農耕文明與草原文明的千年碰撞。

公孫家族雖是當地望族,但因母親身份卑微,公孫瓚在家族中始終處於邊緣地位,這種早年的壓抑經曆,或許為他日後剛愎自用的性格埋下了伏筆。

青年時期的公孫瓚,憑借“美姿貌,大音聲,言事辯慧”的天賦,得到了涿郡太守劉基的青睞。

劉基不僅將女兒許配給他,更資助他前往洛陽,師從當時的大儒盧植。

這段求學經曆成為公孫瓚人生的重要轉折點——在洛陽的太學中,他與後來的蜀漢開國皇帝劉備成為同窗,兩人或許曾在同一屋簷下探討經世濟民之道,隻是那時的他們都未曾想到,未來會在亂世中走向不同的命運軌跡。

從洛陽返鄉後,公孫瓚以郡吏身份踏入仕途,很快便在邊疆衝突中展現出過人的軍事天賦。

據《後漢書·公孫瓚傳》記載,他曾奉命護送公文前往薊中,恰逢張純勾結烏桓大人丘力居發動叛亂,叛軍阻塞道路,同行官吏皆惶恐不已。

公孫瓚卻臨危不亂,親自率領隨從突破封鎖,如期送達公文,其膽識令時任幽州刺史的劉虞刮目相看。

真正讓公孫瓚聲名鵲起的,是他與鮮卑騎兵的首次正麵交鋒。

當時他率領數十名騎兵外出偵察,在塞外草原與數百名鮮卑騎兵猝然相遇。

部下皆主張避戰,公孫瓚卻按劍而起:“今不衝之,則死儘矣!”他身先士卒,手持雙頭矛一種兩端裝有矛尖的特殊兵器)率先衝鋒,鮮卑人猝不及防,被斬殺數十人。

此役公孫瓚雖損失過半隨從,卻成功擊退敵軍,這種悍不畏死的作戰風格,成為他日後馳騁沙場的標誌性符號。

隨著北方邊疆危機加劇,公孫瓚的軍事才能得到充分施展。

他深知遊牧民族的作戰特點,組建了一支由善騎射者組成的精銳部隊——因其本人常乘白馬,故令部眾皆騎白馬,號“白馬義從”。

這支部隊人數雖不多約三千人),卻堪稱東漢末年最精銳的騎兵之一,史載“瓚每與虜戰,常乘白馬,追不虛發,數獲戎捷,虜相告雲:‘當避白馬’”。

鮮卑人甚至將公孫瓚的形象畫在靶上練習射箭,足見其威懾力。

在與烏桓、鮮卑的常年戰爭中,公孫瓚逐漸形成了自己的軍事思想:以騎兵快速機動為核心,強調野外決戰的衝擊力,注重通過小股精銳部隊撕開敵軍防線。

這種戰術在對付遊牧民族時屢試不爽,他也因此從涿縣縣令一路晉升為中郎將、降虜校尉,成為幽州乃至整個北方邊疆最具影響力的軍事將領之一。

東漢末年的幽州,既是抵禦外族入侵的軍事重鎮,也是各方勢力角逐的權力場。

當公孫瓚憑借軍功崛起時,幽州牧劉虞的存在,成為他必須麵對的政治對手。

劉虞出身宗室東海恭王之後),以仁德著稱,主張對遊牧民族采取懷柔政策,與公孫瓚的強硬路線形成鮮明對比。

兩人的矛盾並非一開始就劍拔弩張。初平元年190年),董卓亂政,關東諸侯起兵討伐,劉虞與公孫瓚曾一度合作。

劉虞試圖擁立劉虞為帝以對抗被董卓控製的漢獻帝),雖遭劉虞拒絕,卻可見兩人當時仍保持著政治默契。

但隨著局勢變化,治理理念的分歧逐漸演變為權力之爭。

劉虞的懷柔政策在一定時期內緩解了民族矛盾,史載“虞到薊,罷省屯兵,務廣恩信。

遣使告峭王等以朝恩寬弘,開許善路。

又設賞購舉、純。諸胡聞虞至,皆喜悅,棄瓚降虞”。

這種以安撫為主的策略,與公孫瓚“歲歲出兵,抄掠胡寇”的主張形成尖銳對立。

公孫瓚曾私下抱怨:“虞數欲以恩信招誘鮮卑,鮮卑貪而無信,必不效順,若不擊之,後必為患。”

矛盾的激化始於軍需控製權的爭奪。

公孫瓚常年征戰,消耗了大量糧草,劉虞作為幽州牧,負責統籌全郡物資,他認為公孫瓚的戰爭過於頻繁,便削減其軍需供應。

公孫瓚則針鋒相對,縱容部下掠奪百姓,甚至搶奪劉虞為安撫胡族準備的物資。

據《三國誌》記載,公孫瓚的部下“抄掠百姓,虞不能製”,兩人的關係從合作走向徹底破裂。

初平四年193年),劉虞決定討伐公孫瓚,他集結十萬大軍,卻下令“無傷餘人,殺一伯珪而已”,這種婦人之仁注定了其失敗的結局。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公孫瓚抓住劉虞用兵保守的弱點,精選數百精銳,趁夜突襲劉虞大營。

劉虞的軍隊雖多,卻缺乏實戰經驗,瞬間潰散。

公孫瓚率軍追擊,最終在居庸城俘獲劉虞及其家人。

為了徹底清除障礙,公孫瓚給劉虞羅織了“與袁紹合謀稱帝”的罪名,在薊城鬨市將其處死。

臨刑前,公孫瓚特意邀請了許多胡族首領前來觀刑,以此彰顯自己對幽州的絕對掌控。

處死劉虞後,公孫瓚接管了幽州的全部權力,迎來了人生的巔峰時刻——他控製著包括涿郡、漁陽、右北平在內的廣袤土地,麾下兵馬數十萬,成為北方最強大的割據勢力之一。

控製幽州後,公孫瓚將目光投向了中原。

當時袁紹占據冀州,成為他南下擴張的主要障礙。

兩人的矛盾由來已久:公孫瓚之弟公孫越在協助袁術對抗袁紹時中箭身亡,公孫瓚以此為借口,發布《討袁紹檄文》,列舉袁紹“矯命詔恩”“割剝富室”等十大罪狀,正式開啟了冀幽之戰。

初平三年192年),公孫瓚親率三萬大軍南下,在界橋今河北威縣東)與袁紹軍隊展開決戰。

這是一場決定北方霸權歸屬的關鍵戰役,也是公孫瓚軍事生涯的重要轉折點。

開戰前,公孫瓚軍勢浩大,他將軍隊分為三部分:左翼、右翼各五千騎兵,中軍為一萬步兵列成方陣,而“白馬義從”作為核心精銳,部署在中軍前方。

這種陣型意在發揮騎兵的衝擊力,重現當年橫掃塞外的輝煌。


最新小说: 綁定扶持,開局暴擊十萬倍 高武:天賦差?我直接氪金加點 重生帶引擎 吳恩達的咒語 心聲泄露之後 闖靈山,踏淩霄,我為西遊第一仙! 我在修仙界搞關係 搬空養父母家,七零真千金養大佬 本想在星際摸魚,結果混成霸主了 織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