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陳宮_中國古代名人傳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255章 陳宮(2 / 2)

於是,他聯合陳留太守張邈、張邈之弟張超、從事中郎許汜等人,密謀背叛曹操,迎立呂布入主兗州。

這一選擇,注定了他此後顛沛流離的命運,但在陳宮看來,這是堅守道義的必然之舉——他不能容忍自己輔佐一位殘殺名士、屠戮百姓的暴君。

迎立呂布,是陳宮人生中最具爭議的選擇。

呂布,字奉先,以勇武聞名天下,卻也因反複無常、見利忘義被後世稱為“三姓家奴”。

陳宮為何會選擇輔佐這樣一位聲名狼藉的武將?

從史料記載來看,這並非盲目的衝動,而是亂世中無奈卻又符合其道義邏輯的選擇。

陳宮看中呂布的,並非其智謀或品格,而是其強大的軍事能力。

在他看來,曹操已然成為兗州的禍患,唯有借助呂布的武力才能將其驅逐,保護兗州百姓。

他對張邈說:“呂布善戰,若迎之共據兗州,觀天下形勢,待機而動,可成大業。”

在當時的局勢下,這或許是對抗曹操最現實的選擇。

輔佐呂布期間,陳宮展現出了卓越的軍事謀略。

他多次為呂布出謀劃策,試圖在亂世中為這支勢力謀得一席之地。

建安三年198年),曹操大軍圍攻呂布於下邳,陳宮提出了一條極具針對性的計策:“曹操遠來,勢不能久。公可率步騎出屯於外,我率餘眾守城。曹操攻公,我引兵擊其背;曹操攻城,公則救之。不出旬日,操軍糧儘,可破也。”

這一“犄角之勢”的戰術,堪稱破解曹操圍城的良策,足見陳宮的軍事才能。

然而,呂布的無能與猜忌,讓陳宮的智謀難以施展。

呂布婦人之仁,聽信妻子嚴氏的勸阻,放棄了陳宮的計策,錯失了突圍的良機。

不僅如此,呂布麾下將領郝萌曾發動叛亂,雖被平定,但呂布卻因此對陳宮產生了懷疑——隻因郝萌的部將曹性指認陳宮與叛亂有關。

儘管陳宮當時麵紅耳赤,呂布也因“惜其才”未加追究,但兩人之間的信任裂痕已無法彌補。

即便如此,陳宮始終沒有像其他人那樣背棄呂布。

在呂布集團內部矛盾重重、人心渙散的情況下,他依然堅守崗位,試圖力挽狂瀾。

這並非愚忠,而是源於他對“道義”的堅守——既然選擇了輔佐呂布,便要做到儘職儘責,哪怕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他的忠誠,不是對某個人的依附,而是對自己選擇的道義責任的承擔。

建安三年十二月,下邳城在曹操大軍的猛攻下水儘糧絕,呂布麾下將領侯成、宋憲、魏續等人反叛,將呂布、陳宮等人擒獲,獻於曹操。

這場持續數月的圍城戰,最終以呂布集團的覆滅告終。

當陳宮被押至曹操麵前時,兩人再次相遇,隻是身份已然不同。

曹操見到這位昔日的舊友與謀士,心中百感交集,試圖以舊情勸降:“公台,你往日對我說的話,今日為何不踐行?”陳宮從容應答:“汝心術不正,吾故棄汝!”

曹操又問:“卿如是,奈卿老母何?”

這是直擊人心的質問,以孝道相逼,試圖讓陳宮屈服。

陳宮卻神色坦然:“吾聞以孝治天下者,不害人之親。老母之存否,在明公也,不在宮也。”

他將母親的安危托付於曹操的“仁德”,實則是以道義反將曹操一軍——若曹操真如他所宣稱的那樣“以孝治天下”,便不會加害其母。

曹操再問:“若卿妻子何?”

陳宮答道:“吾聞施仁政於天下者,不絕人之祀。妻子之存否,亦在明公也,不在宮也。”

句句擲地有聲,始終以道義為盾,不卑不亢。

他知道,自己的生死早已注定,但他要用最後的言行,扞衛自己一生堅守的道義準則。

最終,陳宮仰天長歎:“請出就戮,以明軍法。”

他從容赴死,沒有絲毫畏懼與留戀。

曹操望著陳宮決絕的背影,不禁落淚,隨後下令“厚葬之”,並善待其老母妻兒,或許是出於對這位舊友的愧疚,或許是被其剛烈的氣節所打動。

陳宮之死,是一場道義的悲劇。

他一生追求“忠義”與“仁政”,卻在亂世中屢屢碰壁;他試圖以自己的力量匡扶正義,卻最終淪為階下囚;他堅守原則,卻不得不付出生命的代價。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但他的死,並非毫無意義——他用生命詮釋了何為“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為那個道德淪喪的時代,留下了一抹悲壯的亮色。

陳宮的一生,在三國亂世中或許算不上“成功”——他沒有輔佐明主成就霸業,沒有留下彪炳史冊的功績,最終落得身首異處的結局。

但他的形象,卻在後世的史書中不斷被重塑與銘記,成為一個獨特的文化符號。

在《三國誌》中,陳壽評價他“剛直烈壯,少與海內知名之士皆相連結”,雖未直接褒獎,卻也點出了其剛烈的品格。

在《三國演義》中,羅貫中更是將陳宮塑造成一位忠義兩全、悲情俠義的謀士形象,使其成為民間廣為熟知的“孤臣”代表。

從京劇《捉放曹》到現代影視劇中的演繹,陳宮始終以“棄官從義”“義釋曹操”“白門樓赴死”等經典場景,傳遞著對道義的堅守。

陳宮的悲劇,源於他的理想主義與亂世現實的衝突。

在那個“兵不厭詐”“勝者為王”的時代,他固執地堅守著傳統士大夫的道義準則,拒絕同流合汙,拒絕妥協變通。

他的選擇,或許在當時看來是“不識時務”,但正是這種“不識時務”,彰顯了人性的光輝。

他讓我們看到,即便在最黑暗的亂世,依然有人為了心中的道義挺身而出,哪怕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從曆史的角度看,陳宮的價值不在於他的謀略是否成功,而在於他用一生踐行了“士”的精神。

他告訴我們,真正的“成功”並非隻有功成名就一種形式,堅守內心的原則,扞衛人性的尊嚴,同樣是一種值得敬佩的“成功”。

他的故事,也警示著後世:在權力與利益的誘惑麵前,如何保持初心,堅守道義,始終是每一個人都需要麵對的考驗。

歲月流轉,三國的硝煙早已散儘,但陳宮的身影依然矗立在曆史的長廊中。

他是亂世中的孤臣,是道義的守護者,是悲劇中的英雄。

他的一生,如同一支悲壯的挽歌,吟唱著理想與現實的碰撞,堅守與妥協的抉擇。

而這份對道義的執著,這份寧死不屈的氣節,正是陳宮留給後世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值得我們永遠銘記與深思。

喜歡中國古代名人傳請大家收藏:()中國古代名人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替嫁病秧子,夫君他裝弱騙我生崽 鬥羅之我的武魂能操控時間 凡人仙途:我能推演功法 穿成惡女,搬空全京揣孕肚去流放 愛在手心裡 重生之我為書狂 奧特曼:宇宙超人,睜開眼睛 三腳貓功夫闖天下 星穹神墟 四合院:老婆何雨水,妻嫂許大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