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於吉_中國古代名人傳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277章 於吉(1 / 2)

東漢靈帝中平三年公元186年),中原大地已被烽火啃噬得千瘡百孔。

黃巾起義雖已被鎮壓,但其餘燼未熄——河北張燕率“黑山軍”縱橫太行,南陽韓遂、馬騰據涼州反叛,甚至洛陽近郊都常有流民聚眾劫掠。

朝堂之上,宦官與外戚仍在爭權,靈帝耽於享樂,賣官鬻爵之風盛行,州郡牧守則趁機擁兵自重,昔日一統的大漢天下,已然呈崩裂之兆。

就在這兵戈擾攘、禮崩樂壞之際,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的鄉野間,卻常有一位白發老者的身影。

他身著洗得發白的素布道袍,腰係麻繩,手持一根枯瘦的藜杖,杖頭掛著個粗布行囊,裡麵裝著符紙、艾草與一小罐淨水。

此人便是於吉,其生平籍貫在正史中鮮有詳載,僅《後漢書·襄楷傳》附記提及“順帝時,琅邪宮崇詣闕,上其師於吉於曲陽泉水上所得神書百七十卷,號《太平青領書》”,而《三國誌·吳書·孫破虜討逆傳》注引《江表傳》,則詳細記載了他在江東的行事,足見其一生與“太平道”思想及江東之地的深厚牽絆。

關於於吉的早年經曆,史書中僅有零星線索可尋。

據《太平青領書》後世稱《太平經》)的序言殘卷推測,於吉可能出身琅邪郡今山東臨沂一帶)的寒門,早年曾在當地研讀儒家經典,後因不滿漢末官場腐敗,棄儒從道,遊曆天下。

他曾到過蜀地青城山,與隱世的方士探討煉丹之術;也曾去過荊州雲夢澤,觀察水患與疾疫的關聯。

直到中年,他才輾轉至江東,因見此地遠離中原戰火,且水網密布、疾疫頻發,便決定在此定居,以方術濟世。

彼時的道教尚未形成完整體係,方士群體魚龍混雜:有追求長生、煉丹求仙者,如後來的左慈;有以符籙驅邪、治病救人者,如於吉;也有借“鬼神之說”聚眾謀逆者,如張角兄弟。

於吉顯然屬於“濟世派”——他所到之處,從不在村落中張揚,僅在村口的古槐樹下搭一個簡陋的草棚,將行囊中的符紙、艾草整齊擺放在青石案上,再將淨水罐置於案角,然後閉目靜坐,等待有需要的人前來。

遇有貧病者上門,於吉便先詢問病情,再焚香禱祝,口中默念口訣,隨後以艾草蘸取淨水,在患者額頭輕點三下,又取一張符紙,以朱砂畫就簡單的符文,焚於水中,讓患者飲下。

令人稱奇的是,經他施治後,不少患痢疾、瘧疾的百姓竟真的痊愈了。

久而久之,“白發仙人能治病”的消息便在吳郡、會稽郡一帶傳開,百姓爭相奉之,甚至有村落為他立生祠,每逢初一十五,便殺豬宰羊祭拜,於吉卻從不接受祭品,僅取少量米糧果腹,其餘皆勸百姓分與貧苦之家。

彼時江東雖未如中原那般殘破,卻也受黃巾餘黨與地方豪強侵擾。

孫堅父子初據江東時,尚需仰仗地方士族如吳郡顧氏、陸氏)與百姓的支持,對於吉這類“得民心而無實權”的方士,起初並未多加乾涉。

於吉也深諳亂世生存之道,從不涉足軍政事務——某次孫堅率軍路過吳縣,麾下將領欲邀他入營為士兵祈福,於吉卻婉言謝絕:“將軍將士皆為保境安民而來,此乃大義,無需借鬼神之力。”這種“不攀附、不煽動”的態度,讓他在江東安穩生活了十餘年,宛若一株亂世中的古鬆,靜默地紮根於民間土壤。

漢獻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孫策已平定江東六郡吳郡、會稽、丹陽、豫章、廬陵、廬江),正欲厲兵秣馬,與曹操、袁紹三分天下。

此時的於吉,因常年在吳郡、會稽一帶行醫布道,聲望已達頂峰——據《江表傳》記載,於吉每至一城,“諸將賓客莫不畢集,使婦女就吉求福,吉往者,人但拜,不須複言”。

即便是孫策麾下的核心將領,如程普、黃蓋等人,也多有私下信奉者:程普曾為患病的母親向於吉求符水,黃蓋則在出海作戰前,暗中請於吉為士兵祈福。

這種“民心皆向於吉”的景象,漸漸引起了孫策的警覺。

孫策此人,少年英武,十五歲隨父征戰,二十一歲繼父業平定江東,性情剛猛且極具掌控欲,向來不信鬼神之說。

他曾對左右謀士言:“此子於吉)妖妄,能惑眾心,若久留之,必亂我江東人心。”

其麾下長史張昭曾勸諫:“於吉雖為方士,然其行止無過,且深得百姓愛戴,若殺之,恐失江東民心,不利於日後霸業。”

孫策卻不以為然,反駁道:“民心當向我孫氏,而非向一術士!他能使諸將不顧君臣之禮,能使百姓為其奔走,此乃隱患,不可不除。”

彼時孫策剛經曆與廬江太守劉勳的戰事,麾下將士多有傷亡,軍中士氣稍顯低落。

而於吉卻在此時前往丹徒今江蘇鎮江)軍營附近布道——丹徒是孫策的軍事重鎮,駐軍多達萬人,不少士兵因思念家鄉、畏懼戰事,竟偷偷離營,前往於吉的草棚求符水“保平安”,甚至有校尉級彆的軍官也參與其中。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此事被孫策得知後,他怒火中燒,當即命人將於吉逮捕入獄,理由是“擅入軍鎮,惑亂軍心”。

於吉入獄的消息傳開後,江東百姓嘩然——吳郡百姓自發組織請願隊伍,手持香燭,聚集在孫策府邸前,請求釋放於吉;會稽郡的士紳則聯名上書,願以家財贖其罪,甚至有人表示“願代吉受刑”。

就連孫策的母親吳夫人吳太夫人)也親自向孫策求情:“於先生在江東多年,治病救人,未有惡行,你為何要將他關押?軍中將士多有受其恩惠者,殺之恐寒將士之心。”

孫策卻態度堅決:“母親有所不知,此人身懷妖術,能操縱民心,若不除之,日後必為大患。昔年張角以太平道聚眾數十萬,禍亂天下,今日於吉雖無反心,但其影響力不亞於張角,我豈能重蹈覆轍?”

吳夫人雖再三勸阻,卻未能改變孫策的心意。

於吉在獄中並未怨天尤人,反而保持著平和的心態。

獄卒因敬重於吉的為人,常暗中給予優待:為他送來溫熱的米粥,幫他打掃牢房,甚至允許他在獄中焚香靜坐。

若有獄友患病彼時監獄衛生條件惡劣,痢疾、疥瘡頻發),於吉便會傳授簡單的調息養氣口訣,教他們以手指按壓穴位緩解疼痛,竟也有不少人因此好轉。

這種“身陷囹圄仍濟世”的舉動,更讓百姓堅信其“仙人”身份,也讓孫策的殺意愈發堅定——他深知,於吉的聲望已足以撼動自己在江東的統治根基,即便其無反心,也斷不可留。

建安五年四月壬寅日,孫策決定將於吉押至吳郡鬨市處斬,以“儆效尤”。

臨行前,孫策親自前往監獄提審於吉,想看看這位“仙人”在臨死前是否會露出恐懼之態。

麵對孫策的質問“你可知罪?”),於吉平靜地回答:“我一生行醫布道,未害一人,未取一錢,何罪之有?將軍若殺我,恐有不祥之事。然我亦知將軍憂心江東安危,若能以我之死換江東太平,我亦無憾。”

孫策聞言,冷笑一聲:“妖言惑眾!今日我便斬了你,看天能奈我何!”


最新小说: 係統通萬界,我媽的小賣部被搶空 綁定扶持,開局暴擊十萬倍 高武:天賦差?我直接氪金加點 重生帶引擎 吳恩達的咒語 心聲泄露之後 闖靈山,踏淩霄,我為西遊第一仙! 我在修仙界搞關係 搬空養父母家,七零真千金養大佬 本想在星際摸魚,結果混成霸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