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於吉_中國古代名人傳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277章 於吉(2 / 2)

隨後命人將於吉綁於鬨市中的木樁之上,準備行刑。

關於於吉臨刑時的情景,不同史料的記載差異極大,也為這段曆史增添了幾分傳奇色彩。

據東晉乾寶《搜神記》卷一記載,於吉臨刑時,“天忽大風,雲氣晦冥,白日如夜,江水湧溢,岸上百姓皆哭拜,呼‘仙人’不止”。

劊子手見此異象,嚇得雙手發抖,刀都掉在了地上,竟無人敢舉刀行刑。

孫策怒不可遏,親自奪過侍衛手中的環首刀,大步走到於吉麵前,厲聲喝道:“妖術休得放肆!”

隨後手起刀落,將於吉斬首。

然而,更離奇的事還在後麵——於吉死後,其屍身竟在一夜之間消失不見,僅留下木樁上的繩索與幾滴血跡。

次日清晨,有百姓在城外的穹窿山中發現一株新栽的鬆樹,其樹乾挺拔,枝葉舒展,形態竟與於吉生前身形相似;更奇的是,鬆針上凝結的露珠,滴在傷口上能止痛,飲之能緩解咳嗽,百姓皆言此乃“於吉仙化所成”,紛紛前往山中祭拜,甚至有士兵偷偷從軍營溜出,為鬆樹係上紅繩,祈求平安。

而《三國誌·吳書》注引《江表傳》的記載則更為平實,僅稱於吉“被殺,將士哀惜之”,並未提及大風、屍身消失等異象;西晉陳壽所著《三國誌》正文,更是僅用“策嘗於郡城門樓上,集會諸將賓客,吉乃盛服杖小函,漆畫之,名為仙人鏵,趨度門下。

諸將賓客三分之二下樓迎拜之,掌賓者禁嗬不能止。

策即令收之。

諸事華、陳端並從容向策陳乞,策曰:‘昔南陽張津為交州刺史,舍前聖典訓,廢漢家法律,嘗著絳帕頭,鼓琴燒香,讀邪俗道書,雲以助化,卒為南夷所殺。此甚無益,諸君但未悟耳。今此子已在鬼籙,勿複費紙筆也。’即催斬之,懸首於市”。

這種差異,實則反映了時人對於吉的兩種態度:統治者如孫策)視其為“妖妄惑眾者”,欲除之而後快,故在官方記載中淡化其“神性”;而百姓與部分士人則視其為“救苦救難的仙人”,不願接受其死亡的事實,故在民間記載中添加“仙化”情節,以寄托哀思。

事實上,於吉的“神性”並非源於其真有超自然能力,而是源於亂世中百姓對“安寧”“健康”的迫切渴望。

東漢末年,江東雖遠離中原戰火,卻因水網密布、氣候潮濕,疾疫頻發——建安初年,吳郡曾爆發大規模痢疾,“死者十之三四”,而當時的醫術有限,醫生多以“湯藥灌之”,效果甚微。

於吉的符水或許並無實效,但他的出現,為身處苦難中的百姓提供了精神寄托:百姓飲下符水,便覺得“仙人已護佑我”,這種心理暗示在一定程度上能緩解焦慮,甚至增強身體的抵抗力;而於吉所傳授的調息口訣、穴位按壓之法,雖非“仙術”,卻是他多年遊曆總結的民間醫術,對緩解病痛確有幫助。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可以說,於吉的“仙名”,是百姓在苦難中“造”出來的——他們需要一個“仙人”來承載希望,而於吉恰好成為了這個載體。

於吉死後,孫策的命運也印證了其臨終前的“不祥之言”。

建安五年五月,孫策在丹徒山中狩獵時,因追逐一隻鹿而與侍衛走散,途中遭遇許貢的門客許貢曾為吳郡太守,因反對孫策被斬,其門客欲為其報仇)。

雙方發生搏鬥,孫策被箭射中麵頰,身負重傷。

回到軍營後,孫策的傷勢日漸惡化,臨終前,他恍惚間見一白發老者立於床前,身著素布道袍,手持藜杖,正是於吉的模樣。

孫策驚呼一聲,吐血而亡,年僅二十六歲。

此事雖為巧合,卻被百姓解讀為“於吉索命”,更讓於吉的“仙人”形象深入人心。

此後,江東百姓對於吉的祭拜從未斷絕,即便在孫權建立吳國後,也未明令禁止——據《吳書》記載,孫權的皇後潘淑曾私下供奉於吉畫像,祈求子嗣,而孫權得知後,也僅是“默然不語”,並未加罪。

於吉之死,並未終結其“傳奇”,反而讓其形象在民間不斷被神化,甚至逐漸融入道教體係,成為跨越千年的“民間神隻”。

西晉時期,葛洪在《抱樸子·內篇》中,將於吉與左慈、葛玄並列為“漢末三大方士”,稱其“得太平之道,能通鬼神,濟萬民,雖身死而神不滅”。

葛洪認為,於吉所傳的《太平青領書》,雖部分內容“略顯粗陋”,但核心思想如“關愛百姓、反對暴政”)與道教“無為而治”的理念相通,故將其納入道教經典體係。

東晉時期,道教理論家陶弘景在《真誥》中,進一步將於吉的地位提升,稱其“死後升仙,為‘太平廣化真人’,居太上老君座下,掌管人間疾疫之事”。

南北朝時期,道教逐漸係統化,於吉所傳的《太平青領書》被列為“道教早期經典”,其本人也被尊為“太平道始祖”之一另一始祖為張角)。

北魏太武帝時期,道士寇謙之“清整道教”,曾在平城今山西大同)修建“太平觀”,供奉於吉畫像,每逢疾疫之年,便舉行法會,祈求於吉“驅邪除疫”。

南朝梁武帝蕭衍篤信道教後改信佛教),曾下令在吳郡為於吉重修“太平觀”,並親題匾額,追封於吉為“太平普惠真人”,這是官方首次正式承認於吉的“神隻”地位。

唐代是於吉“神化”的關鍵時期。

唐玄宗李隆基崇尚道教,曾下令將《太平青領書》列為“國子監必讀典籍”,並命人將於吉的故事改編為《太平廣化真人傳》,頒行天下。

天寶年間,唐玄宗更是下令在全國各州郡修建“太平觀”,以於吉為主祀神,規定每逢正月十五於吉誕辰,民間傳說),官員需前往祭拜,祈求地方平安。

據《唐六典》記載,當時全國共有太平觀120餘座,僅江東地區便有30餘座,可見於吉在唐代的影響力。

宋代,於吉的“神隻”地位進一步鞏固。

宋真宗趙恒曾親赴吳郡太平觀祭拜於吉,並禦筆題詞“濟世愛民,太平廣化”,將其畫像納入“道教諸神圖譜”。

宋徽宗時期,由於朝廷崇信道教,於吉被加封為“太平廣化普濟真君”,其祭祀規格與“三清四禦”之下的“十殿閻羅”相當。

在民間,於吉的形象也更加具體化:百姓將其視為“健康之神”“平安之神”,家中若有人生病,便會供奉其牌位,焚香禱祝;漁民出海前,會向其祈求風平浪靜;甚至商人開業,也會祭拜於吉,祈求“生意太平”。

喜歡中國古代名人傳請大家收藏:()中國古代名人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失業後,我選擇了修仙 小燕爾 妖魔亂世逢災年,我每日一卦糧肉滿倉 荒野求生,真千金靠殺詭炸翻全網 娛樂:全網黑我,我票房百億 開局投資落魄師尊,萬倍返還鴻蒙經 係統通萬界,我媽的小賣部被搶空 綁定扶持,開局暴擊十萬倍 高武:天賦差?我直接氪金加點 重生帶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