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董白_中國古代名人傳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278章 董白(1 / 2)

東漢中平六年公元189年),洛陽城的朱雀大街上,馬蹄聲與甲胄碰撞聲日夜不絕。

這一年,大漢王朝的權力中樞正經曆著前所未有的動蕩——大將軍何進為誅宦官,密召西涼軍閥董卓入京,卻反被十常侍設計殺害;袁紹、袁術兄弟率軍入宮,將宦官斬儘殺絕,宮闈之內血流成河;而遠在西涼的董卓,則率領著三千西涼鐵騎,以“勤王靖難”之名,緩緩逼近洛陽。

就在這風雨飄搖的時節,董卓的兄長董擢之女——董白,在洛陽董氏府邸的暖閣中呱呱墜地。

董白的家世,在當時的天下堪稱“權傾朝野”。

其叔父董卓,出身隴西豪強,自幼弓馬嫻熟,早年因平定羌亂有功,累遷至並州牧,麾下掌控著當時天下最精銳的西涼騎兵。

入京之後,董卓憑借武力威懾,迅速掌控朝政:他先廢黜少帝劉辯,改立年僅九歲的陳留王劉協為漢獻帝,自封太尉,總領天下兵馬;後又進位相國,享有“讚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的特權,朝中大小事務,皆由其一人決斷。

正如《後漢書·董卓傳》所載:“董卓威震天下,京師兵權,儘在其手,百官皆側目而視。”

董氏一族也因董卓的權勢而雞犬升天。

董卓的弟弟董旻,本是地方小吏,卻被破格提拔為左將軍,封鄠侯,掌管京城防務;侄子董璜,任侍中、中軍校尉,典領禁軍,日夜守衛皇宮與董府;就連董氏的旁支親屬,如董承後成為獻帝嶽父)、董越等,也紛紛在京中擔任校尉、郎官等職,一時間,董府門前車水馬龍,送禮求官者絡繹不絕,甚至有地方官員為求見董卓一麵,在董府門外徹夜等候。

作為董卓唯一的親侄女,董白自出生起便享儘了世間榮華。

董擢早逝,董白自幼由董卓撫養,董卓對這位侄女極為疼愛,將其視若己出。

為了讓董白有舒適的居住環境,董卓特意在董府後院修建了“清芷院”——院中鑿有池塘,遍植荷花,岸邊修建了亭台樓閣,欄杆皆以紫檀木打造,窗欞上雕刻著精致的花鳥圖案;院外種滿了梧桐與桂樹,每到秋日,桂香滿院,景色宜人。

不僅如此,董卓還專門聘請了洛陽城中最有名的儒師、樂師與畫師,教授董白讀書、寫字、彈琴、繪畫。

據《英雄記》西晉王粲所著,今存殘卷)記載,董卓曾對左右親信說:“吾兄長英年早逝,僅留此女,吾必當為其謀萬全,讓她一生無憂,不辜負兄長的托付。”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董卓為進一步鞏固自己的權力,同時也為了給年幼的董白“掙得名分”,竟不顧朝臣反對,以漢獻帝的名義下詔,冊封年僅一歲的董白為“渭陽君”。

按照漢朝禮製,“君”是專門授予公主、王侯之女的封號,且受封者需年滿十五歲、行過及笄禮後方可獲封,董卓此舉,完全打破了漢朝傳承數百年的禮製,也讓天下諸侯更加看清了其“僭越之心”。

冊封大典當天,董卓親自為董白主持儀式,場麵極為奢華。

董府門前張燈結彩,鋪設了長達百米的紅地毯,從府門一直延伸到大街;朝中百官皆需身著朝服前來祝賀,就連司徒王允、司空楊彪等重臣,也不得不親自到場。

儀式開始後,董卓命人將董白抱在懷中,接受百官的朝賀,隨後又命司隸校尉袁紹之弟袁術“持節奉璽綬”,為董白授予“渭陽君”的印璽與綬帶。

袁術素來輕視董卓,卻因畏懼其權勢,隻能強忍不滿,雙手捧著璽綬,恭敬地為董白授封。

儀式結束後,董卓又在董府中大擺宴席,席上的菜品皆是山珍海味——有來自南海的珍珠貝,有西域進貢的烤駝峰,還有用金玉器皿盛放的美酒。

席間,樂師們演奏著《大風歌》等樂曲,舞姬們跳起了長袖舞,場麵之盛大,在當時的洛陽城堪稱空前。

此時的董白,雖尚在繈褓之中,對眼前的榮華富貴毫無感知,卻已身處權力的頂峰。

她的衣食住行,皆按王侯之女的規格置辦:衣物用的是蜀地進貢的上等錦緞,上麵繡著金線花紋;飲食由專門的禦廚烹製,每日的菜品多達數十種;身邊侍奉的宮女、宦官多達數十人,乳母更是經過精挑細選,不僅要身體健康,還要識文斷字,能隨時教董白說話。

然而,這份看似無儘的榮華,卻如同一把隱藏在錦緞中的利刃——它讓董白自幼便與“董卓”這個名字緊緊捆綁在一起,也為她日後的悲劇埋下了深深的伏筆。

董白的童年,是在洛陽董府的深宅大院中度過的。

由於董卓在朝中樹敵眾多,擔心有人會對董白不利此前曾有大臣試圖刺殺董卓,雖未成功,卻讓董卓更加警惕),便對她的行蹤管控極嚴。

除了清芷院與董府的前院,董白極少有機會外出,就連府中的其他區域,也需要在宮女的陪同下才能前往。

這種“錦衣玉食卻與世隔絕”的生活,讓董白養成了文靜、內向的性格,也讓她對府外的世界充滿了好奇。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在儒師的教導下,董白展現出了過人的聰慧。

她四歲便能背誦《詩經》中的《關雎》《伐檀》《蒹葭》等篇章,且能大致理解詩句的含義——當儒師講解“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時,董白會指著院中的蘆葦,輕聲說:“先生,這便是蒹葭嗎?”

五歲時,董白開始學習書法,起初臨摹的是東漢書法家鐘繇的楷書,她握筆姿勢標準,字跡工整娟秀,不到半年,便能寫出一手漂亮的小字;後來,她又開始學習隸書,筆下的字體蠶頭燕尾,頗有古韻。

董卓得知後,更是欣喜不已,常將董白的書法作品裝裱起來,展示給前來拜訪的百官看,以此炫耀自己的“家風”,甚至還將董白的書法作品贈予漢獻帝,美其名曰“臣侄女董白,敬獻給陛下,望陛下不棄”。

除了讀書寫字,董白在音樂上也頗有天賦。

樂師教授她彈奏琵琶時,她僅用半個月便能熟練演奏《梅花三弄》,且能準確把握樂曲中的情感——彈奏到梅花傲雪的段落時,她的指法剛勁有力;彈奏到梅花凋零的段落時,她的指法又變得輕柔舒緩,讓聽曲者無不動容。

有時,董白還會根據自己的心境,改編琵琶曲的旋律:春日裡,她看到院中的桃花盛開,便會在《陽春白雪》的基礎上,添加幾段歡快的旋律;秋日裡,她看到落葉紛飛,便會在《廣陵散》的片段中,融入幾分悲涼的曲調。

這些改編的曲子,雖不如名家之作那般精妙,卻充滿了童真與靈氣,讓董卓對她更加疼愛。

不過,董白的生活並非隻有讀書、彈琴的閒適。

作為董卓的侄女,她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權力場上的陰暗麵。

她曾在府中的回廊上,看到叔父董卓因不滿某官員的勸諫,而命人將其拖出去杖責——那位官員隻是勸董卓“少征賦稅,以安民心”,卻被董卓斥為“離間君臣”,最終被打得皮開肉綻,慘叫聲響徹整個董府。

年幼的董白嚇得躲進乳母懷中,小聲問:“乳母,那位大人做錯了什麼?叔父為何要打他?”

乳母隻能輕輕拍著她的背,低聲說:“君侯還小,不懂這些,以後不要問了。”

還有一次,董卓在府中舉辦宴會,邀請了西涼的將領與朝中的官員。

席間,一位西涼將領因醉酒,與一位中原官員發生爭執,兩人從互相辱罵發展到拔刀相向,宴會瞬間亂作一團。

董卓不僅沒有製止,反而坐在主位上,笑著說:“好!打得好!我西涼男兒,就該有這般豪氣!”

董白坐在董卓身邊,看著眼前的混亂場麵,又看了看叔父臉上的笑容,心中充滿了不解與恐懼。

她不明白,為何大人會因為一點小事就拔刀相向,更不明白,叔父為何會覺得這種場麵“豪氣”。

隨著年齡的增長,董白逐漸意識到,叔父的行為早已引起天下人的不滿。

她曾在閱讀《春秋》時,看到“多行不義必自斃”的句子,便忍不住問儒師:“先生,‘多行不義’是什麼意思?叔父所為,是否也會如書中所言?”


最新小说: 開局投資落魄師尊,萬倍返還鴻蒙經 係統通萬界,我媽的小賣部被搶空 綁定扶持,開局暴擊十萬倍 高武:天賦差?我直接氪金加點 重生帶引擎 吳恩達的咒語 心聲泄露之後 闖靈山,踏淩霄,我為西遊第一仙! 我在修仙界搞關係 搬空養父母家,七零真千金養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