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辛憲英_中國古代名人傳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307章 辛憲英(1 / 2)

辛憲英的智慧,根植於深厚的家學積澱。

她出身於潁川辛氏,父親辛毗是曹魏重臣,早年追隨袁紹,後歸降曹操,以剛正不阿、有謀善斷聞名,曆任議郎、侍中、衛尉等職,深得曹操、曹丕父子信任。

潁川辛氏本就是儒學世家,注重經史典籍的傳承與品德修養的培育,這樣的家庭氛圍,為辛憲英打開了認知世界的獨特窗口。

不同於當時普遍對女性“不習文、不問政”的規訓,辛毗並未忽視對女兒的教育。

在父親的影響下,辛憲英自幼研讀經史,從《左傳》中的興衰教訓到《論語》中的處世智慧,她皆能融會貫通。

更難得的是,她得以時常聽聞父親與同僚議論朝政,從官渡之戰後的戰略布局到曹魏政權的權力更迭,這些朝堂秘聞與軍事謀略,潛移默化地塑造了她的政治敏感度與大局觀。

青年時期的辛憲英,便已展現出遠超同齡人的沉穩與見識。

據《晉書》記載,她“聰朗有才鑒”,不僅能對父親提出的政務難題發表獨到見解,更能從日常言談中預判人事變遷。

這種源於家學卻超越時代的智慧,為她日後在亂世中“見微知著”埋下了伏筆。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病逝於洛陽,世子曹丕繼承魏王之位,篡漢稱帝的野心日漸顯露。

彼時朝堂之上,支持者趨炎附勢,反對者噤若寒蟬,而身處深閨的辛憲英,卻從一場看似尋常的對話中,精準捕捉到了政權更迭的信號。

當時,辛毗作為曹丕的近臣,參與了禪讓儀式的籌備。

一日歸家後,他向家人提及曹丕得知自己將被立為太子時的反應——曹丕曾激動地抱著辛毗的脖子說:

“辛君知我喜不?”

這本是君臣間的私密感慨,卻讓辛憲英陷入了深思。

她當即對父親說:“太子,代君主宗廟社稷者也。代君不可以不戚,主國不可以不懼,宜戚而喜,何以能久?魏其不昌乎!”

短短數語,儘顯其通透見識。

在她看來,太子作為國家社稷的繼承者,承擔著萬民福祉的重任,繼位之際應心懷敬畏與憂慮,而非沉溺於權力到手的狂喜。

曹丕的“喜”,恰恰暴露了他缺乏帝王應有的沉穩與遠見,這樣的心態注定難以維係長久的國運。

後來的曆史果然印證了她的預判:曹丕稱帝後雖有一定作為,但在位僅七年便病逝,其子曹叡繼位後朝政逐漸被司馬懿家族掌控,曹魏政權最終落於他人之手。

這場預判不僅展現了辛憲英對人性的深刻洞察,更體現了她超越個人立場的政治遠見。

作為曹魏重臣的女兒,她並未因家族利益而盲目稱頌曹丕,反而以客觀冷靜的視角直指其性格缺陷,這種“旁觀者清”的清醒,在亂世中尤為可貴。

魏景元四年263年),司馬昭任命鐘會為鎮西將軍,統領十萬大軍伐蜀,辛憲英的兒子羊琇被選為鐘會的參軍,即將隨軍出征。

消息傳來,羊琇滿心歡喜,認為這是建功立業的良機,而辛憲英卻敏銳地察覺到了潛藏的危機。

她早已看透鐘會的為人——鐘會才華橫溢卻野心勃勃,“挾術難保,非持重之臣”,手握重兵在外,極易滋生異心。更令她擔憂的是,司馬昭對鐘會本就心存猜忌,此次伐蜀看似信任,實則暗藏製衡,一旦戰事結束,君臣之間必然爆發權力衝突,而身處其中的羊琇,很可能成為犧牲品。

為了讓兒子認清局勢,辛憲英對羊琇說:“鐘會處事恣意放肆,這不是長久為人下屬的態度,我擔心他會有異誌。”


最新小说: 凡人仙途:我能推演功法 穿成惡女,搬空全京揣孕肚去流放 愛在手心裡 重生之我為書狂 奧特曼:宇宙超人,睜開眼睛 三腳貓功夫闖天下 星穹神墟 四合院:老婆何雨水,妻嫂許大茂 重生之千麵影帝 暗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