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戰上前一步,見禮道:“啟稟父皇,兒臣派遣隨軍出征,講解馬蹄鐵用途的人選,便是蒙將軍口中之人!”
“此人名叫韓信,有國士之姿!”
聽聞他的話,嬴政眸綻星光。
能讓他這個天資絕豔,性格沉穩的兒子,給出“國士之姿”的評價,已經足以見得,那韓信實屬良才!
念頭至此,嬴政點頭道:“既如此,封韓信為蒙恬副將,若北伐有功,可入軍為將!”
說罷,贏政霍然起身,立於九階之上,大袖一揮,沉聲喝道:“北伐,出征!”
鹹陽城外,三十萬大軍浩浩蕩蕩而去,踏上了北伐的征途。而在同一時間,鹹陽城內,章台宮。
“戰兒,能得你和蒙恬如此評價,這韓信比之白起如何?”
贏政的這句話,如果被旁人聽了去,恐怕直接會震動朝野。
一個名不見經傳的韓非,何以與殺神白起相提並論?
但知子莫若父,再加上對蒙恬的了解,先前在朝堂上,兩人的隻言片語,已經足以讓他對韓信生出足夠的重視了。
嬴戰知道,贏政臨行任命韓信為副將,雖是難以服眾,但卻有著借北伐之機,看看此人是否名副其實。
同樣的……
贏政也是在考校嬴戰的識人之術!
身為儲君太子,未來的大秦之主,就算是再如何勇武無雙,算無遺策,可若是不懂得識人善用,如何做得起帝王這個位置?
對於這些,贏戰自然心中有數,沉穩見禮道:“父皇,依兒臣之見,韓信雖初出茅廬,但假以時日,經曆沙場磨練,我大秦便會出現第二位殺神!”
嬴政眼神一凝,抬頭望向北方,眼中露出些許期待。
而後收斂心神,話鋒一轉,又問道:
“戰兒,依你之見,此次北伐的結果如何?”
贏戰眯了眯眼睛,而後答道:“匈奴大敗,數年內北方無憂!”
“但數年之後,匈奴懷恨在心,北方必再起戰事!”
“想要真正的一勞永逸,兒臣有兩策對之!”
贏政眉頭一揚,“哦?”.
看著麵前這個最讓他滿意的兒子,嬴政心中有些動容。
身為霸秦的始皇,能讓他因為對方言行而心境產生波動的人,普天之下也難尋到一位!
曾經或許有,那位集法家大成於一身的舊韓故人,在贏政年輕的時候,的確曾讓他的心境出現過劇烈波動。
如今故人已去,朝中文武百官雖然少有庸才,但再難有人能讓嬴政刮目相看。
時隔多年,此時的贏政,仿佛在嬴戰的身上看到了韓非的影子。
那腹有詩書氣自華的自信,運籌帷幄於千裡之外的智慧,甚至相比於嬴戰,韓非的光芒都顯得暗淡了許多!
“戰兒,說說你的看法!”
嬴政突然一笑,笑容中滿是欣慰和囂狂。
欣慰於他嬴政已過天命之年,七子卻得仙人之法,後繼有人!
囂狂於有此子在,何愁大秦命數將儘?
贏政的態度已經比任何言語的褒獎都要來得直接,但嬴戰卻不驕不躁,神情依舊沉穩無比。
“啟稟父皇,兒臣有平北兩策!”
說著,贏戰望向北方,沉聲道:“此去北伐,匈奴必敗,但恐日後懷恨在心,再起戰事!”
“縱然匈奴無法翻起什麼大風浪,可依兒臣之見,若北方戰事不斷,不利於我大秦國之安穩,民之安樂!”
“可若想將匈奴儘滅,所費人力物力龐大,得不償失!”
說到這裡,贏戰話音一頓,眼中精芒一閃,繼續道:
“依兒臣之見,想要一勞永逸,堵不如疏!”
“哦?”
贏政眸若星辰,嘴角噙著一絲笑意,看著麵前的兒子,越看越是滿意,笑問道:“何為堵不如疏?”
嬴戰深吸口氣,緩緩吐出了兩個字,“招安!”
贏政眼中光芒綻放,聲如驚雷,“哈哈哈!好!好一個招安!”
“北伐匈奴,或可保一時安定,但終究難以徹底平亂,這滿朝文武百官,又有幾人看不出這一點?”
“可放眼朝堂,也唯有戰兒你,深知朕心!”
章台宮外,宮仆麵麵相覷,噤若寒蟬。
陛下如此放聲大笑,可想而知,心情是何等愉悅?
放眼整個朝堂,恐怕這位剛剛榮登太子之位的七公子,讓龍心大悅了!
“戰兒,你與朕詳細說說這招安之法!”
嬴政臥於首位,眸若星河,他知道自己這位兒子,既然能說出招安匈奴的言論,自然是有應對之策。
“北伐之戰,定會殺破匈奴士氣,大勝之後,可派使臣麵見單於,勸降!”
聽著贏戰的話,嬴政眼中精芒一閃。
勸降,談何容易?
如若匈奴不降,又當如何?
卻聽贏戰繼續道:“若匈奴願降,隻需奉我大秦為上朝,每年進貢,我大秦可與匈奴聯姻,賜下糧食布帛!”
“此策,既揚我大秦國威,亦可彰顯陛下寬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