繳獲獵取包括戰鬥繳獲、山林狩獵捕魚等方式。
在與日軍及偽軍作戰勝利後,抗聯部隊會繳獲敵人的糧食補給。
日軍在進行軍事行動時往往攜帶一定量的軍糧,抗聯通過打伏擊、襲擊據點等方式,
奪取敵人的糧食,然後轉運至密營儲存起來,充實密營的糧食儲備庫。
東北的山林中有眾多野生動物,河流、湖泊中也有豐富的魚類資源。
抗聯戰士會狩獵野兔、麅子、野豬等動物,及在河流中捕魚,獲取肉類食物,
這些獵獲物既可以直接食用改善夥食,也能經過處理後儲存起來,
在一定程度上替代糧食,維持部隊的生存和戰鬥力。
不過與東北抗日時期相比,密營在明末抗金戰爭中卻是難以發揮出全部妙用的。
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漢族軍隊在長白山區缺乏群眾基礎。
畢竟那時的長白山區主要是女真人的聚居地,漢人也有,但基本上都是奴隸。
在這種情況下,漢族軍隊要想深入長白山區,依托密營對建奴展開大規模的遊擊戰,
麵臨的首要問題,就是幾乎不可能從群眾那裡得到任何糧食補給。
那時長白山區的女真部落除了建奴,還有瓦爾喀部、渥集部、庫爾喀部。
瓦爾喀部世居圖們江流域,是朝鮮藩胡的主體,被後者稱為兀良哈。
他們是明初建州翰朵裡部、建州兀良哈部、毛憐兀良哈部的遺民,
總體上不是統一的部落集團。
渥集部主要分布於鏡泊湖以西,東至烏蘇裡江上遊,
南臨綏芬河流域及其下遊沿海地帶的廣大地區,其勢力範圍的南部與長白山區相接。
朝鮮把他們歸入諸種兀狄哈之列。
庫爾喀部在長白山區活動的主要就是圖們江口沿海一帶的庫雅喇人。
雖然這些族群與建奴的關係都算不上和睦,
但指望他們支持漢族軍隊,幾乎也是不可能的。
退一萬步說,就算有這個可能,但以這些原始部落的生產力,
種地的收成連自己都養活不了,又能拿什麼去接濟密營裡的明軍呢?
何況長白山區的女真人,在1618年努爾哈赤起兵反明前,就已基本上都被他收編了,
就連一些居住在朝鮮境內的女真人都沒能幸免。
1607年,努爾哈赤的弟弟舒爾哈齊命令建州兵擄掠鄰朝鮮境瓦爾喀,凡不歸順者都強行押走。
建州兵先從縣城下手,擄掠江外藩胡,然後渡圖們江進入六鎮地區。
瓦爾喀人在朝鮮邊吏協助下,到處藏匿,有的跑到山裡,有的躲避到小島上。
建州兵到處追尋,搜掠海島、掘取埋穀。
他們把瓦爾喀人的發辮係在一起,作為俘虜押走。
被俘虜的瓦爾喀人的妻子兒女攔道號哭,十分悲慘。
有的起而反抗,潛殺老兵,投江滅跡。
此次被建奴擄去的瓦爾喀人不下千餘戶。
1609年,努爾哈赤奏請明帝向朝鮮索要半島境內的的瓦爾喀人。
萬曆帝居然還派遣使者曉諭朝鮮國王,讓把瓦爾喀部流寓朝鮮的千餘戶還給努爾哈赤。
由此可見,明末的漢族軍隊想要依托密營深入長白山區,
對建奴開展大規模遊擊作戰是完全沒有任何群眾基礎的。
而東北抗日時期,長白山區的民眾已經是以闖關東的漢族為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