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情況下,東北抗聯依托密營深入其中,
對日寇和偽軍展開遊擊作戰,自然不愁沒有群眾基礎。
所以李國助壓根就不會往這個方向考慮,
他對密營的運用主要還是集中在南海邊地,
目的正如李德所說,是為了低成本地保護未來永明城邦的民眾。
比如圖們江口與綏芬河口之間的沿海地區,地形以山地和丘陵為主,
將來公司一旦接引到兩萬左右的遼東難民過來,
就肯定要派他們過去開荒屯墾,並建立城鎮和大量的柞蠶養殖場。
到時候,南海邊地公司的存在就很難再瞞住建奴了。
為了保障民眾的安全,就有必要建造堅固的防禦工事。
沿河濱海建造大型的棱堡化城鎮固然可以保護商人和手工業者。
而在山林中建造大量的密營,則是保護在山區耕種畜牧、養殖柞蠶的農民的不二法門。
相比棱堡,密營具有隱蔽性強,建造速度快,及建造成本低的優勢。
如果把這些農民訓練成民兵戰士,便可依托密營對來犯的建奴展開靈活的遊擊作戰。
在建奴主力攻打沿海的棱堡化城鎮之時,
隱藏在密營裡的遊擊隊可以襲擊建奴的後勤部隊。
當建奴大部隊經過或者在周邊有小規模布防時,
遊擊隊可以從密營中突然殺出,打建奴一個措手不及,
憑借地形熟悉等優勢發動突襲,然後再撤回密營隱蔽,
就像東北抗聯利用密營對日軍展開靈活的遊擊作戰一樣。
密營之間的聯絡,除了沒有電報,其他都可以照搬東北抗聯的聯絡方式。
至於糧食供應和儲備,在自己的地盤上就更不用愁了。
建奴一般都喜歡在冬季用兵。
因為他們沒有水師,而冬季北方的許多河流甚至近海都會結冰,
可以讓他們的騎兵方便地渡過水域,前往其他季節難以抵達的地區。
而且漢人在冬季一般都會有大量的糧食儲備,正好方便他們搶劫。
南海邊地的民眾正可利用這一點,把餘糧全部藏進密營裡。
建奴來了,那是連人帶糧一樣都找不到。
總之,沿河濱海的棱堡和深山老林的密營,
使李國助有十足的信心可以在大陸的沿海地區站穩腳跟。
不像毛文龍的東江鎮,陸上據點僅有旅順、寬甸、及朝鮮境內的鐵山、昌城,
還算不得穩固,逼得他不得不把指揮中樞放到麵積不到二十平方公裡的皮島上,
大部分東江鎮民眾也隻能蝸居在遼東半島和朝鮮半島之間眾多近岸的島嶼上,
眼睜睜看著大片沿海的肥沃土地而不敢去耕種。
但憑借深山老林的密營和沿河濱海的棱堡,
李國助不但敢在沿海地區種田,更敢在沿海地區搞工業生產。
至於南海邊地公司的核心,肯定一直都是半島上的永明城,
而不可能被建奴逼得退守到遠離海岸的某個島上去。
喜歡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請大家收藏:()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