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明1617式?”考克斯帶著詢問的語氣念出了這個槍械名稱。
“哦,永明1617式,是這四種槍的通稱,它們是成套的。”
高貫連忙解釋道,
“永明鑄炮廠目前正在批量生產成套的永明1617式燧發槍,”
“力求到今年年底,使永明要塞除14歲以下的兒童外,”
“其他所有人都能擁有一套永明1617式燧發槍。”
“到時候,再經過兩三個月的訓練,就連女人都能拿槍上陣殺敵,”
“我們就更不怕建奴殺過來了。”
考克斯點了點頭,說道:
“增加火槍兵的數量的確是提升軍隊戰鬥力的一條捷徑,”
“荷蘭從拿騷·莫裡斯親王開始,就一直在做這方麵的努力。”
“1599年,他們就把重型火繩槍穆什克特的重量減到了大約十三四磅,”
“口徑也略有縮小,使其更加輕便易用,從而增加了軍隊裡火槍手的數量。”
“小當家這是跟莫裡斯親王想到一起了啊。”
現代提供的數據,是荷蘭人把穆什克特的重量減到了6~6.5千克。
隻因當時還沒有千克這樣的單位,考克斯才會說成十三四磅。
“我就是跟莫裡斯親王學的。”
李國助齜牙一笑,轉眼卻又垮下臉來,哀歎道,
“唉,要是有一種火槍既不用增加彈重,也不用增加槍管長度,”
“就能確保射程、精度、破甲性能,那該有多好啊。”
“可惜我到現在還沒有遇到這樣的槍。”
“這種槍是存在的!”
廉司南突然開口說道,
“它叫做來複槍。”
“16世紀初德國紐倫堡的鐵匠戈特發明了直線式膛線槍,”
“使球形彈丸可以更加順利地完成裝填。”
“16世紀末,意大利文獻記載出現擁有螺旋形膛線的槍支,”
“螺旋形膛線可使彈丸在空氣中穩定地旋轉飛行,提高射擊準確性和射程。”
“本世紀初,丹麥軍隊最先裝備使用來複槍,”
“但由於來複線製作成本高,加上從槍口裝填彈藥不便,許多國家的軍隊都不願裝備。”
“所以至今,來複槍主要還是獵戶在使用。”
“軍隊裡隻有極少數神射手在使用,他們被稱為獵兵,主要還是獵人出身。”
“與增加彈重和槍管長度相比,來複槍對射程和精準度的提升是顯著而穩定的,”
“有效射程是滑膛槍的2到3倍,精度是滑膛槍的3到5倍。”
“隻可惜因為加工難度太高,裝填彈藥困難,它很難在軍隊中實現普及。”
“如果你想要來複槍,我可以幫你搞到一些,”
“用來打獵或者組織少量獵兵禦敵倒也不錯。”
“好呀,好呀!”李國助兩眼放光地搓手道,“老師能幫我搞到多少?”
“最多20支吧,我去南洋做貿易的時候,可以試著從歐洲商人手裡收購。”
廉司南說話的語氣,就像是在說“你不要抱太大希望”似的,
“畢竟他們之中並不乏喜歡以打獵取樂的家夥。”
“啊,還要等你去南洋才能收購到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