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他製造的顯微鏡能觀察到細菌時,已經是1674年了。
在列文虎克之前,其實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顯微鏡。
1590年,荷蘭眼鏡製造者漢斯?詹森和他的兒子查?詹森通過疊加兩塊不同大小的透鏡,
發現了透鏡放大物體的效果,製造出了複式顯微鏡的雛形,放大倍數約3到10倍。
1609年,伽利略對詹森父子的顯微鏡進行改進,
采用螺杆式結構聚焦,使用雙凸物鏡和雙凹目鏡組合,將放大倍率提高到約30倍。
1665年,英國的羅伯特?胡克對複式顯微鏡應用進行開創性研究,
發表《顯微圖譜》,首次以圖文並茂的方式展示微觀世界,
並通過顯微鏡觀察軟木塞,首次描述了“細胞”。
荷蘭人列文虎克發明了真正意義上的顯微鏡並用於科學研究,
首次發現了細菌、精子和血細胞,為微生物學研究奠定了基礎。
也就是說,現在的顯微鏡還是伽利略改進的顯微鏡,放大倍數隻有30倍左右。
用這樣的顯微鏡是觀察不到細菌的,
用來觀察黴菌到還勉強可以,對李國助研製抗生素多少會有幫助。
所以他並不是很需要這方麵的人才,能買到一批實物,先湊合著用也可以。
尤其現在南海邊地公司還能製造透明度超過歐洲的水晶玻璃了。
那麼拆上一台天文望遠鏡和顯微鏡山寨一下,也未必不能造出更好的。
中國古代的光學研究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墨經》上早就有對小孔成像、平麵鏡反射與成像、球麵鏡成像的研究記錄。
《墨經》是被保存在《道藏》裡流傳下來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而道教在光學研究方麵具有令人驚歎的成就。
如晉代葛洪的《抱樸子》裡,有對平麵鏡成像與“四規之道”的闡述。
唐代道士張誌和的《玄真子》中,有對光與影關係的哲學思考,視覺現象研究,
及大氣光學現象的研究,包括虹的成因及人造虹實驗,對日蝕現象的觀察。
元代道士趙友欽的《革象新書》裡有他對小孔成像的實驗記錄,是古代世界最大型的光學實驗。
這些與望遠鏡、顯微鏡關係不大的光學成就不必贅述。
且說與望遠鏡、顯微鏡關係密切的透鏡研究,道教也是成績斐然。
部分內容約出自西漢末東漢初,約成書於六朝時的《太清金液神丹經》裡,有關於凸透鏡原理的記載。
大約出於南北朝或隋唐時期的《洞玄靈寶道士明鏡法》中,
也有對凸透鏡成像的描述和對凹透鏡成倒立之像的解釋。
磨鏡工藝方麵,道士們也有獨門絕技,
他們在製造銅鏡過程中,發明和改進了許多工藝技術,
如利用“磨鏡藥”來提高鏡麵的拋光技術、研磨修飾加工技術等,
並有嚴格的工藝流程設計。
這些都可以指導永明學會山寨、甚至改進望遠鏡和顯微鏡,提高放大倍數。
何況明朝還有一位幾乎與列文虎克同年出生的製境大師,
孫雲球。
喜歡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請大家收藏:()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