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李國助擔心這麼做會導致南海邊地公司會被日本資本控製,
成為日本東印度公司,這個方案就被否決了。
最後討論的結果,是在琉球發售股票最好,
奈何因為薩摩藩對琉球的侵占,條件暫時還不成熟。
於是通過發售股票為公司集資的事情也就暫時擱置了。
但他們當時都忽略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就是定居在平戶和長崎的華人,及每年來這兩地貿易的華商的數量和擁有的財富。
在1633~1639年日本鎖國政策實施以前,平戶是日本重要的對外貿易港口,
許多中國海商都是以平戶為基地進行貿易,使其成為中日貿易的重要節點。
雖然前世他沒看到過有關當時平戶華人數量的數據,但今生他是有切身體會的,
平戶唐人屋敷的常駐人口絕對是上千的,主要包括商人、工匠、醫生等,
再算上每年往來平戶的中國商船上的船員,如出海、財副、水手等等,
每年出入平戶唐人屋敷的華人數量可以達到上萬人次。
1571年長崎開港後,雖一開始中國及西方國家商船多在平戶出入,
但隨著長崎對外貿易的發展,尤其是葡萄牙人在此定居後,
長崎成為中國與日本通商的重要中轉站,前往長崎的華人不斷增加。
到1639年日本鎖國前夕,長崎的華人規模已不容小覷。
日本鎖國初期,由於貿易仍較為活躍,加上明清交替等因素,
有不少華人出於貿易、避難等目的來到長崎。
在來航高峰的1688年,長崎港累計進港船隻193艘,
登岸華人近萬人次,而那時長崎人口才不過6萬。
1689年起,長崎設置“唐人屋敷”,用來收容來訪華人,館內能容納2000餘人。
此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定居長崎的華人基本被限製在唐人屋敷內及周邊,
人數大致保持在數千人規模。
這些人手裡都有大量的財富,麵向他們發售股票,
不但可以為南海邊地公司籌集到巨額的資金,也不必擔心公司會被日本資本控製,
還可能把一部分華人吸引到永明城,為南海邊地的開發提供人力。
而且隻麵向華人發售的話,還比較容易獲得德川幕府的許可,甚至都用不著他們許可。
就算是在日本的土地上,華人自己內部的經濟行為,德川幕府也未必能管得著。
至於其他國家的商人要買南海邊地公司的股票,
如荷蘭、英國、西班牙、葡萄牙的海商,李國助肯定也是來者不拒。
畢竟歐洲商人對股票比較熟悉,買起來不會有太多的顧慮,
他們因此賺了大錢,還能給僑居日本的華人,及到日本貿易的華商起到示範作用呢。
至少日本人要買,李國助也不怕了,隻要德川幕府允許他們買就行。
反正所有這些外國人加一起,數量都不可能超過華商的五成,
他們能買走的股票數額也不可能與華商相比,
李國助壓根就不擔心他們能因此把南海邊地公司給控股了。
喜歡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請大家收藏:()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