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做出這個決定前,李國助就已經有基本的構想了,
那就是研製中西藥複方製劑,將具有殺菌效果的中藥與大蒜素鹽酸鹽結合起來使用。
這類製劑是將中藥成分與西藥成分按照一定的配方和工藝組合在一起,兼具了中藥和西藥的某些特性。
它旨在利用中藥整體調理、多靶點作用,以及西藥針對性強、起效快等優勢,來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他的研製方向大致有三個,呼吸道感染製劑、消化道感染製劑、皮膚感染製劑。
治療呼吸道感染的常用方劑有銀翹散、桑菊飲、麻杏甘石湯、小柴胡湯等。
治療消化道感染的常用方劑有葛根岑連湯、白頭翁湯、芍藥湯、藿香正氣散等。
治療皮膚感染的常用方劑有五味消毒飲、仙方活命飲、黃連解毒湯、陽和湯。
李國助決定給這些中藥方劑都配上適量大蒜素鹽酸鹽進行臨床試驗。
中藥方劑的使用要嚴格遵循辨證論治原則,
需根據患者具體的症狀、體征、體質等綜合情況來選用合適的方劑,
不是說這些藥都能治呼吸道感染,那些藥都能治消化道感染就能隨便用的。
所以為了方便做臨床實驗,李國助決定出關,去永明醫館坐堂開起了義診。
永明醫館本來就是義診性質的,隻要是南海邊地公司的夥計,過來看病都是免費,醫藥費直接由公司報銷。
所以一般誰也不會因為哪個醫生做義診,就專門找去看病。
但李國助可是神童小當家啊!
所以去醫館坐診的消息一經傳出很快就成了香餑餑,
不但有病的都去找他看病,有些沒病的也要裝病找他去看。
後一種人,李國助也不戳穿,一般都會給他開點調理身體的藥物。
畢竟絕對健康的人是肯定沒有的,每個人的身體多少都會有點小毛病。
至於前一種人隻要對症,就會成為他的臨床實驗對象,
被開給合適的藥劑,其中就可能有加了大蒜素鹽酸鹽的。
散劑是將藥物粉碎,混合均勻製成的粉末狀製劑。
其表麵積較大,藥物容易分散,與機體的接觸麵積也大,因此能較快地被吸收起效。
本來就是中藥方劑中適合治療急症的製劑,再加上適量的大蒜素鹽酸鹽,療效理應更快。
而且這種劑型不用臨時調配,可以事先製成,包裝儲存,
遇到對症的病人時,直接取出使用。
所以他自己就提前製取了一些銀翹散、藿香正氣散等,分成四批,隨時備用。
一批是沒有加大蒜素鹽酸鹽的,一批是加了小劑量大蒜素鹽酸鹽的,
一批是加了中劑量大蒜素鹽酸鹽的,一批是加了大劑量大蒜素鹽酸鹽的。
這樣正好方便他做實驗,可以把使用銀翹散或者藿香正氣散的患者分成四個部分。
一部分患者用沒加大蒜素鹽酸鹽的製劑,
一部分患者用加了小劑量大蒜素鹽酸鹽的製劑,
一部分患者用加了中劑量大蒜素鹽酸鹽的製劑,
一部分患者用加了大劑量大蒜素鹽酸鹽的製劑。
湯劑不能提前製取,得臨時調配,
他就會在開了湯劑藥方以後,給一部患者適量的大蒜素鹽酸鹽,
囑咐他們煎好藥以後,把鹽加入藥湯中服用。